“地球是怎么形成的?生命從哪里來?地球的寶藏是什么?”在山西地質博物館,名為“神秘地球”的展覽帶我們探秘地球這個寶藏,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可以移動的展覽,展示內容可以搬入中小學校,將豐富的第二課堂帶給廣大學子。11月16日,在太原市第48中學校,迎來了該展覽的首站啟幕儀式,山西晚報采用全媒體陣容,多平臺直播的形式,與廣大學子和鏡頭前的網友一起,見證這項展覽進學校的神圣時刻。在近一個小時的直播活動中,共有140余萬人次網友觀看了直播。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以真誠服務青少年為重點,更好發揮地學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對此,山西省地質博物館精心籌劃了“神秘地球”科普流動展覽首次進校園活動,首站選擇太原市48中學校,意在四平八穩、行穩致遠,是充分發揮山西地質博物館地學研究基地和科普殿堂作用、持續提升科普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科普資源普惠共享的重要舉措,也是拓展科普教育方式、探索館校合作新模式的有益嘗試。
本次“神秘地球”科普流動展覽基于探索科普展覽創新開發的新機制、新模式,滿足青少年的科普需求而策劃開發。以“可移動”為特色,以地學知識典藏標本和中小學生課程內容相融合為內核,以精美圖片科普展示為手段,分為4個單元,全面系統地對地球歷史、礦物巖石、地球生物的演化進行多方位的展示與介紹,堪稱“微縮的地學博物館”,可以說是全國范圍內地學類博物館首次舉辦的成體系、大規模的科普展覽進校園活動,必將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地學知識、感受地質魅力、激發地質興趣、啟迪地學智慧的新平臺。據山西省地質博物館館長史建儒介紹,舉辦此展覽,并且將展覽辦到學校去,就是要讓青少年更便捷、更全面地了解地學知識和自然科學原理,激發他們崇尚科學、探索地球、熱愛自然、呵護家園的意識和熱情。
在啟幕儀式上,介紹了展覽的意義之處,太原市第48中學校還為山西地質博物館頒發了“社會實踐基地”的牌匾,加深館校共建模式,也將第二課堂帶入到博物館,加深交流和互動。此外,山西地質博物館還將名為“恐龍時代”的專題講座帶到了校園內,由山西地質博物館地學典藏研究室職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博士賈磊,講述地球上曾經的“霸主”恐龍時代的故事。恐龍如何起源?最早的恐龍出現在哪里?各種不同類型的恐龍之間的親緣關系是怎樣的?恐龍是怎樣在白堊紀末期消失的?賈磊以深入淺出的語言,道盡廣大學子關注的話題,將科普講座帶到學子身邊。
在本次直播活動中,山西晚報利用全媒體陣容閃亮登場,通過“山西晚報·一直播”“山西晚報·新浪微博”“山河視頻·抖音”“山河視頻·快手”“山河視頻·今日頭條”“山西晚報APP·現場云”將最快捷的咨詢傳播出去,也將更多關于地質學的種子,種在了每位網友的心間。(記者 孫軼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