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重慶共有9個科技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6項,其中主持完成的3項,參與完成的6項。
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強化基礎研究源頭供給,注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產業科技創新,持續優化近悅遠來的良好環境,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重慶日報記者梳理獲獎名單發現,此次重慶的獲獎成果涵蓋了土木建筑、醫藥衛生、裝備制造、農業、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
其中,主持完成的科技項目分別是:由重慶大學李百戰教授主持完成的“建筑熱環境理論及其綠色營造關鍵技術”,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張曦教授主持完成的“難治性白血病診治新策略的建立與臨床應用”,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唐康來教授主持完成的“足踝外科精準微創治療關鍵技術體系建立與推廣應用”,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參與完成的分別是:重慶大學參與完成的“超高純金屬濺射靶材制備技術及應用”,重慶植恩藥業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奧利司他不對稱催化全合成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重慶郵電大學參與完成的“復雜工業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的無線控制系統技術及應用”,均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參與完成的“靜脈注射用脂質類納米藥物制劑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道路與橋梁多源協同智能檢測技術與裝備開發”,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參與完成的“玉米優異種質資源規?;l掘與創新利用”,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從獲獎情況來看,我市科研團隊近年來更加注重與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在產學研方面深度融合,特別是川渝協同創新、聯合攻關,不斷提升研發能力和水平,取得了積極成效。”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9個獲獎項目均實現了轉化應用,創造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如“建筑熱環境理論及其綠色營造關鍵技術”相關成果應用于國家體育場、成都雙流機場、重慶機場等30余項重大工程,近3年新增產值35.72億元,新增利潤4.73億元。“難治性白血病診治新策略的建立與臨床應用”項目組完成了基于“微環境重塑”的難治性白血病診治4077例,提高了診治效果,并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足踝外科精準微創治療關鍵技術體系建立與推廣應用”項目組完成了足踝精準微創手術7800余例,手術療效及重返運動率明顯提高,并發癥、感染率大幅降低。
(記者 張亦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