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明網訊 (見習記者 王蕾)8000年前的籽粒,豐厚的農業文化遺產,滿屋飄香的展廳……近日“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網路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位于內蒙古農牧交錯地帶的赤峰市敖漢旗,深入當地的敖漢小米博物館,探尋中國古代旱作農業的起源。
敖漢小米博物館的建筑設計受到興隆洼文化的玉玦和桶形陶罐啟發,博物館收集了92份瀕臨滅絕的農家品種并建立了種子基因庫,展示了內蒙古敖漢旱作農業系統,其中包括石鏟、石耜、石鐮、磨盤、磨棒等500余件農具文物;此外,博物館還設專區展示敖漢小米產地環境、品質特點、生產情況、和地理標志,在小米產業陳列區各種各樣的小米制品陣陣飄香……這些文物和展覽,一齊見證著8000年前興隆洼先民在敖漢種下的第一粒粟和黍等古老物種,歷經幾千年風雨變遷,仍在這片土地上繁衍不息,裝滿了敖漢人民手中的“飯碗”。
2012年“敖漢旱作農業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敖漢旗也因此被稱為“世界小米起源地”,連續9屆世界小米起源與發展大會在這里舉辦,由此帶動了“敖漢小米”產業的發展。如今,敖漢旗借助特色產品優勢,打造“敖漢小米”公共品牌,積極探索加強保護利用農業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
“這些年生態好了,通過推廣輕簡化栽培技術,谷子品質提升,就有了好收成,尤其是現在敖漢小米名氣大了,我們種敖漢小米也感到很自豪?!睋綕h旗農牧局糧油作物技術站站長郭永鵬介紹,目前敖漢旗種植小米100萬畝、年總產量6億斤,其中種植大戶的種植面積能達到近5000畝,“敖漢小米”區域公用品牌價值100多億元……金燦燦的小米不僅填飽了當地人民的肚子,還“種”出了一座博物館,農耕文化的發掘與保護富足了敖漢人民的生活。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