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講,就像我們設計一輛卡車,首先要知道它的載重量,才能入手設計?!?0后青年航天工程師曾耀祥在錄制現場向我們發問什么是火箭的載荷參數時,他這樣介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曾耀祥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為我國運載火箭的改良工作做了不少貢獻。他先后在淺層風主動減載、大推力發動機關機動載荷抑制、火箭彈性載荷優化、載荷時變門限等方向作出創新,為多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些“高大上”的成果,在曾耀祥眼里,只是把本職工作做實做細的結果?!拔液苄疫\,一路走來收獲無數,但我最為珍惜的,是在工作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創新?!痹檎f。
此前,曾耀祥所在團隊的“載荷設計”,一直是沿用20世紀60年代的方法。隨著我國火箭發射越來越密集、新型號數量越來越多,設計工作者們越深入工作越覺得采用原有的方法,載荷設計保守,火箭運載能力達不到目標,很難將預期重量的衛星送入太空。
“的確‘牽一發而動全身’。因為如果載荷設計不好,新型號的運載火箭就需要改結構,之前很多人的‘心血’都將被推翻,需要重新進行試驗,這樣既拖慢了項目進度,又會增加研制成本?!痹檎f。
所以,當時包括曾耀祥在內的整個團隊,都在圍繞如何在不更改火箭結構的基礎上,讓火箭體重更輕,體質(運載能力)更強的目標而作努力。
在一次項目討論會上,型號總師再次提出這個要求,希望各個系統各自尋找突破口。當時的會場安靜極了。
“我可以對‘載荷設計方法’做些優化。”曾耀祥鼓起勇氣打破沉寂,毛遂自薦。載荷設計模型和參數眾多,是典型的復雜設計。在平時的工作中,曾耀祥就比較喜歡鉆研設計背后的物理原理,他一直覺得,問題越復雜,可優化設計的范圍就越大。
這之后,曾耀祥被團隊充分信任,開始了設計的優化工作,在辦公桌前推導各種公式、算法。
“實不相瞞,那段時間其實也蠻有壓力。”曾耀祥也深知這一優化不允許有閃失,否則將一失萬無,因為載荷設計方法沒辦法提前驗證,必須完全正確,萬一錯了,火箭就會在空中解體。
所以,曾耀祥必須要完全搞清楚之前載荷設計規范的邏輯,才能在其中找到優化空間。誰最懂其中的邏輯?曾耀祥想到了當年載荷設計規范的編寫者們,先向他們請教,再找他們驗證?!拔疫@個‘新兵’決定挑戰傳統,向曾經載荷設計規范的編寫者們展示我的想法?!?/p>
前輩們既對曾耀祥表示支持,也對他提出的設計方法表達了質疑。
“你的載荷設計方法可能有問題?!币晃惠d荷設計老專家發現,現有載荷設計規范中的參數與曾耀祥推導的參數不一致,老專家對曾耀祥嚴肅地說。但曾耀祥沒有因此否定自己的結論,而是耐心地向老專家一步步展示推導步驟,最終獲得了老專家的認可。
面對這樣質疑與證明、再質疑再證明過程中,曾耀祥“過關斬將”,獲得了專家們的認可。
終于,在2018年8月24日,曾耀祥的設計方法迎來了10余位評審專家的論證,最終得出結論:新的“載荷設計方法”理論依據充分,參數翔實準確,可以推廣應用。
獲悉評審組最終的結論,曾耀祥很開心也很平靜,因為他在“挑戰傳統”的過程中,已然成竹在胸。這位科研“新兵”用半年的時間,做成了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后,無人實現過的創新。
今年,曾耀祥還獲得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
“讓我感受深刻的是,如果沒有國家鼓勵科技創新的氛圍,沒有航天系統讓年輕人挑大梁的環境,我就沒法挑戰現有的設計‘規則’,做到真正的創新?!痹檎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