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吉林省標準化條例》新聞發布會。中國吉林網獲悉,按照《吉林省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要求,省農業農村廳以“確保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加綠色有效供給”為目標, 在省市場監管廳的支持下,全面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確保黑土地保護利用、現代種業、特色農產品等領域標準供給,保障農業高質量發展和效益提升。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抓標準體系建設,夯實農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相關資料圖)
圍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以主導產業、優勢產區及特色產業產品為切入點,在農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生產過程和產品四個環節建立了涵蓋糧、油、菜、果、菌、參、蠶、蛙、漁等農業各門類全鏈條農產品綠色生產標準,構建起了以國家標準為主體、行業標準為骨干、地方標準為配套、團體標準為先導、企業標準為補充,系統配套、科學合理的農業標準體系基本框架;圍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目標,聚焦玉米、水稻、雜糧雜豆、果蔬、食用菌、人參(中藥材)、林蛙等吉林特色農產品十大產業集群,組織開展農產品生產全產業鏈的標準制修訂工作,每年平均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達到50項以上。截至目前,累計組織制定農業方面國家、行業、地方和團體標準近750余項。基本實現了農產品“生產有標可依、產品有標可檢、執法有標可判”的基本目標,為農業生產實施標準化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抓標準研制創新,推動農業新舊動能轉換。
在標準制修訂過程中,圍繞產業轉型升級、產品提質增效、過程節本降耗、生態環境保護和規范化管理等方面,堅持現代農業和綠色發展理念,配合十大產業集群建設,加強標準創新引領,重點開展了特色作物產品質量、病蟲害信息化測報、智能化綠色防控、農藥肥料減施增效和全程機械化生產等內容的標準研制。其中4項標準獲得國家標準創新貢獻獎,24項標準獲得吉林省標準創新貢獻獎。在糧食生產方面,我廳組織制定了糧油作物高產優質安全生產技術規程和水稻優質品種標準;在優勢特色作物方面,開展了人參農藥殘留限量及使用規范等相關標準研制工作;在黑土地保護方面,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輕簡化栽培、保護性耕作等綠色生產技術及耕地質量等一系列標準研制,制定了全國首個《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為我省保證糧食安全、扎實推進黑土地保護等工作提供了標準化支撐。
抓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促進產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在標準化實施的基礎上,開展“兩品一標”認證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培育創建等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兩品一標”認證有效用標農產品達到1359個,“兩品一標”等優質農產品監測面積達到1239.06萬畝;通過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 1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錄36個申報單位38個產品。共培育創建省級安全優質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達到60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3個、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1個;創建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發展園區1個、全國有機農業一二三產業發展園區1個。
抓“吉字號”精品培育推進,樹立吉林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形象。
以標準為引領,推動十大產業集群的農業品牌建設。制定了吉林長白山黑木耳、香菇、靈芝的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26項地方標準;圍繞水稻、玉米、大豆等農產品領域制定157項地方標準;圍繞糧食安全、黑土地保護利用、現代種業等生產等領域,批準發布105項地方標準;圍繞人參、柞蠶、冷水魚等我省特色資源制定122項地方標準。通過標準實施工作,構建產業鏈、產品鏈、價值鏈相銜接的品牌建設標準化體系,持續打造“吉字號”農產品品牌名片,做優做精區域公用品牌。
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持續推進我省黑土地保護利用、現代種業、特色農產品等重點領域全產業鏈標準供給和建設,確保糧食安全“壓艙石”“穩定器”作用發揮,擦亮“黑土糧倉”的金字招牌,做大做強“吉字號”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為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和農業強省目標實現,奠定強有力的質量標準基礎,繼續開創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新局面。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