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入駐“天宮”,與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實現“太空會師”。
升空過程中,三名航天員嘮嗑場面太有趣:“很——舒服!”“眼睛看到了,比想象的還要好!”“感覺良好!”“坐火箭太爽了!”
網友紛紛表示“太羨慕了”,“我們也好想去坐一下啊?!?/p>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坐火箭有多爽?如何讓航天員的太空之旅更安全、舒適,背后還有哪些故事?
隨著上升高度變化
坐火箭會有不同體驗感
此次把航天員送上天的長征二號F火箭,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現役唯一的載人運載火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專家介紹,火箭點火起飛時速度很慢,隨后進入逐漸加速的過程,加速曲線總體來說比較平緩。
即便如此,隨著速度增加,航天員仍能感受到明顯的“推背感”,最強烈時,如同被數倍于自身的重量壓在座椅上。
當火箭各子級分離時,隨著分離機構工作,加速曲線會出現明顯跳變。長二F火箭采用的是熱分離方式,這個過程帶給人的感受類似開車被追尾,或者如同航天員翟志剛曾經形容的,像“屁股被踢了一腳”。
專家表示,隨著火箭二級發動機關機,飛船已基本進入太空,航天員開始有失重的感覺,同時全身血液重新分布,會覺得頭脹或是上下顛倒。
“太爽了”的背后
是航天人無數次鉆研和試驗的結果
除了刺激、奇妙的體驗,“爽”也需要一定舒適性。
神舟五號→神舟七號
反復試驗,這一難題被解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歡呼的人群并不知道的是,楊利偉此時正經受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極端痛苦。
他后來在回憶中這樣描述:“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當8赫茲低頻振動疊加在大約6倍于自身重力的負荷上,太可怕了,我們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訓練,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共振持續26秒后,慢慢減輕,我如釋重負,如同一次重生。”
讓楊利偉“難以承受”的源頭是共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號F火箭總指揮荊木春說:“我們管它叫‘POGO振動’,漢語表述就是縱向耦合振動?!?/p>
如何讓中國航天員不再承受這樣的痛苦,消除火箭飛行失敗的隱患?研制隊伍經過反復試驗,對管路蓄壓器進行重新設計。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飛天后,航天員告訴研制人員,并沒有感到身體不適。
當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飛天時,火箭用上了新的變能蓄壓器,縱向耦合振動問題被徹底解決。
神舟十二號,乘坐更舒適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神舟飛船自身的設備及零部件也在不斷進行升級換代,飛船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此次發射,可以直接看到飛船內部,以及三名航天員的狀態。為了讓航天員們在這個階段坐得舒服,研制人員對返回艙座椅進行了特殊設計。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飛船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高旭表示:“我們在每個座椅上還加了賦形的緩沖墊,根據每個航天員自身體型設計,能有更好的貼合度?!?/p>
在飛向空間站的過程中,航天員可以在神舟十二號飛船里工作、休息和就餐,飛船能夠為航天員打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
神舟十六號,更加人性化
經過不斷磨合,神舟飛船目前的狀態已經可以滿足航天員各項任務要求以及舒適性要求。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艙內人機交互界面更加友好和人性化。
為了應對復雜惡劣環境,艙內照明設備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不僅為航天員提供了艙內工作、生活照明,也為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在陰影區的交會對接提供了攝像輔助照明。載人飛船進入地球陰影區時,航天員在艙內仍可以正確判讀儀表數據、手動開關指令。
外部輪廓曲面完美貼合航天員掌心的操縱棒把手,極大滿足航天員操作過程中的舒適度要求。航天員可以根據現場條件在一定范圍內任意調整操縱棒的長度。
此外,航天員們可用顯控、語音、手控儀表操控飛船,還配備了緊急事件燈窗,進行輔助顯示。
不斷攻關、持續改進
只為讓航天員乘坐越來越舒適
除了飛船,火箭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如今,長二F火箭在技術狀態上有了很大變化。繼續保持火箭的舒適性,一直是火箭研制隊伍的關注點。他們不斷攻關、持續改進,只為讓航天員坐火箭越來越舒適。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常武權介紹,未來兩三年,長二F火箭還將迎來一些比較重要的技術狀態改進,比如在遙測傳輸領域,將進一步提升天地傳輸遙測能力,將更多的遙測參數傳到地面,把更多角度、更高清的畫面呈現給關注火箭發射的觀眾。
而在更遠的未來,中國的載人火箭也將進行更新換代。屆時長二F火箭將與新一代的載人火箭進行“交班”。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