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各地圍繞“熱愛科學 崇尚科學”主題,舉辦了科技列車行、科普講解大賽、科學實驗展演匯演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一項公眾參與度高、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力大的全國性科普品牌活動,全國科技活動周讓公眾在參觀體驗中認識科學、在交流互動中愛上科學,以高質量科學普及助推科技創新事業。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先進的科技成果只有通過科學普及,才能為社會公眾理解和接受,盡快產生經濟效益和使用價值,進而促進社會的發展、改善人們的生活。科學普及的深入開展,也能讓科學精神、創新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的創新水平越來越依賴于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一個國家的科普水平日益影響著國家的創造力和軟實力。如果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科技成果轉化也會打折扣。
科學普及覆蓋經濟建設、科學技術、教育文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有關部門、企業、學校及科研機構、廣大科技工作者都有著密切關系,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參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普事業蓬勃發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相繼印發,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近年來,科普稅收優惠政策出臺,研究生做科普計入學分政策推出,科學傳播職稱評定探索啟動,健康科普等行業科普工作機制日趨完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全國科普日等品牌活動定期開展,形成了科普工作創新升級的生動局面。
當前,社會公眾對提升科學素養的需求日益旺盛,對權威科普知識的需求更為迫切。與此同時,社會各界對科普工作的參與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進一步以高質量科學普及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手段和更有效的路徑。一方面,要繼續培養壯大科普人才隊伍,既從專業水平和科普能力著手,也從激勵機制和制度建設入手,讓一批能做科普、愿做科普的專業人才脫穎而出;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好線上線下渠道,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放大科學的聲音,不斷強化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傳播,增強公眾的科普參與感,提高科普的精準度和有效性。例如,針對偽科學謠言,可以采取科技界共識的方式對謠言內容進行專業批駁,讓權威知識直抵人心,讓科學跑在謠言前面。
科學普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需要全社會共同推動。通過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力,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定能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為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強勁支撐。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