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5月6日電 題:張帥坤:奮力向前“掘進”
新華社記者白田田
【資料圖】
張帥坤的奮斗之路,正如其研制的盾構機,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中奮力“掘進”,絕不退縮。
這位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掘進機研究設計院副院長,日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5年前,張帥坤大學畢業后進入一家隧道施工企業工作。2010年,聽說成立不久的中國鐵建重工要研制國產盾構機,他毫不猶豫地來到長沙,加入到研發團隊中。
當時的盾構機市場是國外產品的天下,施工環境復雜、技術含量很高的泥水平衡盾構機更是如此。研發團隊面臨著巨大挑戰。
“自己有一股創業的拼勁?!睆垘浝は蛴浾呋貞浾f,那段時間,他開啟了“白+黑”工作模式,過著從宿舍到技術中心兩點一線的生活。管徑、流量、泥漿配比等參數一次次驗證;仿真方案做了幾十套,在實驗室搭建模型反復測試……終于,他們成功研制出國產首臺6米級復合式泥水平衡盾構機。
當泥水平衡盾構機向更大直徑邁進時,常壓換刀是一項重要的核心技術,對換刀閘門的精密度有著極高要求。張帥坤帶領團隊,借鑒石油鉆井裝置高壓密封技術解決了高水壓、頻繁換刀情況下的密封問題,經過上千次試驗,于2017年成功研發出首臺國產常壓換刀式大直徑盾構機“沅安號”,隨即用于湖南常德沅江過江隧道復雜地層的掘進施工。
關鍵時刻到了,“沅安號”向前掘進70多米時,開始第一次更換刀具。
“換刀成功!”聽到作業面傳來的消息,張帥坤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施工中,這臺盾構機成功更換了300多次刀具,順利通過了考驗。
“跑工地”,是張帥坤的工作常態。特別是在盾構機試掘進階段,短則2個月,長則半年,他和同事常常要守在工地現場。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在蘭州黃河隧道項目建設中,他4個月時間里20多次前往實地考察,把幾十斤重的石頭樣本帶回來研究。鐵建重工首臺泥水平衡盾構機運到東北項目工地時正值隆冬,他和同事住在簡陋板房里,一待就是2個月,“自己挨凍不要緊,重要的是設備不能凍著”。
鐵建重工研發工程師謝蛟說,張帥坤每到一個地方出差,都要和同事一起去工地詳細了解每個部件的運行情況。他總是告誡大家:只有深入一線、熟悉項目,才能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和施工條件的產品。
在張帥坤看來,盾構機是大塊頭,但研制卻是精細活,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鐵建重工研發工程師王朝輝是張帥坤帶過的徒弟。他說,作為研發帶頭人,張帥坤副院長不僅對各類盾構機等整體設計了然于心,對零部件的參數甚至比具體設計人員還要清楚。在技術評審會上,面對行業專家的尖銳提問,他總能專業而詳細地回答,“讓人不得不服”。
靠著執著、務實的精神,近年來,張帥坤和同事相繼突破高承壓密封、高精度開挖面氣液壓力平衡控制等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超大直徑盾構機等大國重器。如今,他又投入到超大直徑盾構機原位拆解等前沿技術的研發中。
“爭口氣,做出中國更好的盾構機,是激勵自己一路走來最大的動力?!睆垘浝ふf。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