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常鴻儒
近日,一份疑似“中國電科員工因清明強制加班而怒懟領導”的聊天記錄在網上傳播,引發網友熱議。聊天記錄顯示,一名所謂的“員工”因被領導安排清明節加班而在微信群中發飆,引起多位“部門同事”共鳴,紛紛要求辭職。
就在不少網民為這位“員工”鳴不平的時候,事件卻迎來了反轉。根據警方的調查結果顯示,此次事件的主角陳某龍,由于向中國電科求職未被錄用而心生不滿,于是捏造了多張微信聊天記錄截圖進行造謠抹黑。目前警方已依法對陳某龍作出行政拘留處罰,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打工人”、加班、怒懟領導……這些要素的確很有噱頭,陳某龍就是這樣利用網民心理,編造勞動者與企業間糾紛的橋段,在圖一時之快的同時,不僅給有關企業帶來負面影響,更制造了對立情緒,嚴重擾亂了網絡公共秩序,造成惡劣影響。陳某龍被依法處罰,完全是咎由自取。
這起事件告一段落,但也留給了我們一些思考。一是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網絡公共秩序不容擾亂,每個人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互聯網上遇到問題,都應當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來表達、解決,借助不法手段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二是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每個網民要不斷提高自身網絡素養和法律意識,遇到沒有權威來源的信息時,要多一些疑問,少一些跟風,不僅要做到不造謠,更要做到不隨意傳播未經證實的內容。三是互聯網平臺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嚴格落實有關責任,及時查處發布謠言的賬號主體,通過多種舉措引導網民積極參與謠言治理,共同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