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大年初六,云南省彝良縣角奎鎮寨子村村民徐超就和680多名老鄉一起,乘坐有關部門組織的“務工專車”,踏上前往浙江的返崗之路。“早點出門,早點賺錢。”和徐超有著同樣想法的鄉親不少。滿載著鄉親們增收致富希望的汽車、高鐵、飛機接續出發,一個個勤勞的身影忙碌在各個崗位上。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33元,首次邁上2萬元臺階。從增速看,名義增長6.3%,實際增長4.2%,這兩個數據分別快于城鎮居民2.4和2.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50降至2.45,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在去年面對諸多超預期因素沖擊的情況下,農民增收能夠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殊為不易,既讓鄉親們體會到鼓起腰包的喜悅,也為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提供了重要支撐。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促進城鄉經濟循環更暢通,要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系,其中加快激活農村市場、釋放農民消費潛力意義重大。專家測算,隨著農村消費加快升級,預計每年可新增2萬億元左右的消費需求。讓廣大農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更充盈。
應當看到的是,當前農業生產成本依然高位運行,農民就業壓力依然較大,農民收入增速放緩,促進增收的動能在減弱,增收形勢并不樂觀。因此,要堅持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拿出長短結合、務實管用的硬措施,千方百計拓寬增收致富渠道,確保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促農增收,要從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村經濟、增強農民工務工技能、強化農業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務、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等多途徑著手。從農民收入構成看,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都要充分挖掘增長潛力。家庭經營性收入占農民收入的1/3左右。經營增收,既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讓種糧農民多種糧、種好糧,有錢賺、能得利;也要做好“土特產”文章,立足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通過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工資性收入在農民全部收入中占大頭。這些年,就地就近就業成為農民務工增收的一個新亮點,今后要不斷優化政策供給,統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加強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吸納更多農民就近就業、返鄉創業。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要通過深化相關改革創新賦能,激活農村“沉睡的資源”,確保農民共享收益。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在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上多下功夫,讓促農增收的動力更加強勁,鄉親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朱 雋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