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蘭州1月29日消息(見習記者閆琴雯)“每一天,我總是感覺有很多要寫的事兒,一聲鳥鳴,一場大風、一夜細雨、一個割草的老漢,都感覺有意思啊?!边@不是文藝青年的感慨,這段話來自甘肅民勤一位49歲的農村婦女裴愛民。
裴愛民其中一個社交平臺上有句話:我在鄉下,種麥子,等你。這像她的日常,在莊子里勞作的時候,她種麥子,操持家務,她是丈夫老陳的妻子,是村子里尋常的婦女;畫畫寫字時,她是心有詩和遠方的自己。
與很多村子里的婦女一樣,太陽是他們的時鐘,日頭出了地平線,婦女們就圍著家里幾口子人轉。喂養些雞仔羊羔,夏天種莊稼、冬天種大棚,過著遵循著時令的日子。但是,她又有點兒不同,時興的社交賬號她都有,每天都會在不同平臺分享著她自己的日子,喜歡寫寫畫畫,指尖里傾瀉下來的文字和色彩里流淌著這個村莊的一年四季。村里的人,看著老陳家的媳婦到了地里干活,總是一點不專心,愛四處溜達,咔嚓咔嚓地拍那些看過大半輩子的景色。
(資料圖)
下雨天,沒法兒干農活,裴愛民就趴在炕上寫字畫畫。有人進門喊了半天,她沉醉在里面忘了應聲?!凹依锶说故遣辉趺捶磳Ξ嫯嫞嫯嬁梢越o孩子們畫手工報啊,可以給莊子上鄰居們畫繡花門簾或者鞋墊,感覺還有點用?!迸釔勖裾f。
《田鼠大嬸的日記》就這樣在她日復一日的精神孤獨里呈現出了雛形,書里沒有多華麗的詞藻,每一個句子都來自裴愛民在這個村子里十幾年的生活:落雪的早晨、飛過村莊的野雁、呼嘯吹過的裹著沙子的大風、大田里勞作的人、農閑時聚在一起“諞一諞”的鄰居家大嬸……都是她記錄的對象。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她的第一本書出版了。在書里,她用日記的方式,描寫了莊子里的日常生活,搭配著她自己手繪的四十多幅插畫。書的封皮像是大地和沙子的灰黃色,右上角一張自拍,是裴愛民的粉色頭巾和那張笑意盈盈的臉。
出書這在莊子里是件大事兒,莊子上的好多人見了她家婆婆都說,“你家那個不啃聲的媳婦,沒想到還是個關在門背后的秀才!”
“沒出書之前,我覺得自己是個不安分的莊稼人?!迸釔勖癫]有覺得自己有多獨特,相反她覺得自己總是愛胡思亂想有點不正常,甚至讓她深深自卑。自從出了書,裴愛民的生活逐漸熱鬧了起來,她通過網絡平臺,將莊子上的棗子賣了出去。莊子上的村民高興,裴愛民也高興。
“我掙了錢,莊子上的好多人才刮目相看,原來不光種莊稼可以有收入,網上賣棗子羊肉也可以掙錢。”通過生活里一系列變化,裴愛民的自信心更足了,“即便我是個農村婦女,我有本領掙錢養家,就能活得更加有尊嚴。”
“我喜歡我的村莊,這里有我熟悉的人們,有我的莊稼地、我的家,我喜歡生活在鄉村里。”盡管在開春種田的時節,沙鄉的小村莊老是刮風,風沙迷著眼睛,還整日干出力氣的活兒,感覺當農民很辛苦。但是當莊稼出苗,地里一片絨絨的綠色時,裴愛民的幸福又重新升騰起來,“眼里看見了好風景,心里有了新希望,每天走在田野上,快樂得想唱歌。”她真的會唱歌,高興起來用鄉音哼哼著傳統的調子,她依舊熱愛這片土地,這片給予她靈感的土地。
十年前,農場里來的大學生幫裴愛民開社交賬號,問她取個啥名字,她脫口而出“老田鼠”。學生們都笑,這么年輕的大嫂為啥叫“老田鼠”,“我喜歡安徒生童話里的老田鼠,我感覺它就像我們莊子上的農民一樣勤勞,我自己也是一只勤扒苦做的田鼠。田鼠不光勤勞,它特別愛惜糧食,我們灑落在地里的麥子、包谷籽兒,它們都會一顆一顆拾回家去,養活它們的孩子?!?/p>
學生們聽了都笑了,她想了想,又說“老田鼠”不太好聽,那就叫“田鼠大嬸”吧!
裴愛民樸素清澈的文風,是文學世界里一小角的微瀾,也讓“田鼠大嬸”這個名號小小“火了一把”。只是,每次有人來,閃爍著紅燈的大機器一開,她堵在心口的每一個字兒都緊張起來,“我想說的很多,只不過還是寫字讓我踏實?!?/p>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裴愛民在這個沙鄉小村莊生活了三十多年,偶爾去城里一趟,回來還是喜歡莊子上的生活,她說:“城里汽車和人太多,我不自在?!?/p>
她喜歡夏日長長的午后,午覺睡醒,拿著手機整理早上拍的照片,辣椒生蚜蟲了,她和丈夫去打藥,下午的田野安靜,光線柔和,遠處的白楊樹上,有斑鳩在長聲短聲地叫……
來源:央廣網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