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只要篤定信心、穩中求進,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苯洕g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且長期向好,這是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和優勢。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不僅會促進中國自身發展,也將惠及國際社會,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動力。對此,我們要篤定信心,保持定力,專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自信來源于長期向好形勢。無論是從近三年,還是從2023年元旦假期來看,都集中展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各種極端考驗,在短時間內走出了正向發展趨勢。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15萬億元,占全球經濟比重達到18.5%,2022年預期可超過120萬億元。由此說明,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依然保持著強勁勢頭,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且長期向好的判斷是正確的。2023年元旦,全國交通、餐飲、娛樂、旅游、生活服務等行業逐步回暖,久違城市“煙火氣”再次回歸,為即將到來的春節注入了新的動力活力。據悉,預計今年春運客流總量超20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9.5%,可望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七成。無論是從國際社會的反應,還是從國內消費市場的情況來看,都對中國經濟發展投下了信心票。
自信來源于巨大回旋空間。中國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和差異性,為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回旋空間,注入了巨大潛力。從東部沿海來看,經濟發展快速,產業發展生機勃勃,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履,在技術創新引領帶動下,展示出了強勁發展動力。從中西部地區來看,自身具有先天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在承接東部成熟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水平等方面,具有互補性,由此形成了由東至西、由城市至鄉村的梯度發展格局?!把睾5貐^踴躍創新,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北振興蓄勢待發,邊疆地區興邊富民?!边@就是生機勃勃的中國。各地立足自身資源優勢邁出發展步履,實現錯位發展,又彼此配合、互為補充,在產業鏈和供應鏈方面形成一個發展整體。從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情況來看,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與吸收外資增速多年高于東部地區,為擴大內需、民營企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國際合作等拓展了更加廣闊的空間。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的底氣與自信。
自信來源于持續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外資水平,開放大門要越開越大,讓更多外資進得來。2023年1月1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正式生效施行,總條目1474條,與2020年版相比,增加239條、修改167條。鼓勵目錄越來越長,負面清單越來越短。近年來,我國持續降低外資準入門檻,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已分別縮減至31條和27條,形成了制造業基本開放、農業服務業穩步持續開放的格局。去年前1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560.9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9.9%;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8.34萬億元,同比增長8.6%。我國已經連續3年清理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推動了500多份文件的立改廢。外資的逆勢增長,不僅說明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潛力動力,而且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自信。(李萍)
來源: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