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北方人,從小到大已經習慣了秋冬時節草木枯敗的景象了,甚至產生了一種全世界都會這樣的錯覺。直到有一次,冬天坐著火車一路向南。窗外從一眼望不到頭的枯黃,漸漸地變成了綠意盎然,到了廣州之后,冬天的街頭甚至還會有五顏六色的鮮花開放。當時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明亮了起來。
這些植物傳遞出的生機勃勃的能量,會不知不覺地感染人。
近幾年,回歸自然這個潮流正在年輕人間悄然盛行。帳篷、天幕等戶外裝備的銷售量在逐年攀升。每到春、夏、秋三季,周末如果氣候宜人,我們總會在公園的草坪上看到野餐、休憩的年輕人。
(資料圖)
即使是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比較寒冷的冬季,年輕人親近自然的腳步也沒有停下。一位網友發帖說:“無意間走入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收獲了意外的驚喜。雖已入冬,但公園里還是色彩斑斕,疫情嚴峻的日子里,戴上耳機,自由地走一走也是種慰藉。且停且望且隨風,且行且看且從容?!?/p>
過去年輕人相約見面,可能會去逛商場、下館子,現在更多人開始相約去野餐、去徒步、去爬山、去露營?;蛟S是因為生活、工作的壓力太大,這些年輕人在大自然的微風中、在花草鳥蟲的環繞下,不自覺地獲得了由內而外的放松。哪怕是坐在石頭上,閉著眼睛發會兒呆,身體仿佛都變得輕盈了一些。
80后作家蚊滋滋和長角羚不再滿足于偶爾邂逅田野,而是選擇生活在田野之中。他們在京郊地區過了七年自耕自食的田野生活,養了200多只雞、30只羊、5只鵝、3只兔,還有2只貓和5條狗,以及十幾畝的農田、果園。
人是自然的產物。在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人類依托著自然之力不斷生長,此后又衍生出人類文明。人類對自然的依賴是寫在基因里的。當代年輕人成長于物質文明豐富的時代,當不再有溫飽之困時,他們會更多地聚焦于自己的精神需求。那份寫進基因里的對大自然的渴望,也許就是在這時浮現出來。
除了走出去,擁抱身邊的綠樹花草,他們還要把自然“請”進自己的家里?,F在,有不少年輕人開始熱衷園藝,將家里可能只有1平方米的陽臺打造成一個小花園。在一些聚集著年輕用戶的社交平臺,也有不少博主分享園藝經驗。
一位獨居的年輕人曾在網上分享植物對他的特殊意義。他在家里養了非常多植物,有些是比較嬌貴的月季,他還給這些植物起了名字,當工作、生活遇到困難時,他會和這些植物聊天。這位年輕人是位抑郁癥患者,植物給了他非常多的陪伴。在他最難熬的時候,月季熱烈綻放的花朵,給了他生命的希望。
過去三年,因為疫情,有些年輕人被封控在家里。可能正是家里那盆不慌不忙、按期生長的植物陪他們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有時候,人類把過多注意力放在了追求生命的各種意義上,反而忽視了生命最基本的訴求——活著。大道至簡,這些植物的存在,時刻提醒著人們:別被各種浮華的事物迷了雙眼,要懂得回歸生命的本質。
是啊,像這些植物一樣,努力地向上生長,認真地活著,應該就是生命最燦爛的姿態了吧。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