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蘇州60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高達16.96%,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較第六次普查提高了3.94個百分點。全市戶籍人口的平均期望壽命在2020年達到84.04歲,位列全國第一位。
日前,《蘇州市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已經市政府第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正式印發施行,圍繞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和文化、體育健身、醫療器械、生物醫藥與健康食品、健康大數據等八大重點領域,旨在打通康養產業“蘇州模式”周身經脈,將康養產業發展成為蘇州的城市特色產業。
破解“小而散”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十三五”以來,全市康養產業蓬勃發展,醫養融合深度發展。作為國家首批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醫養結合試點城市,蘇州初步構建起了以護理院、醫療機構老年病房和居家護理家庭病床為基礎,以居家養老服務組織護理站、養老機構醫務室為延伸,以養老服務組織、醫療機構合作為依托的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體系。
但專家指出,蘇州康養產業整體體量較小、布局分散,頭部企業尚在培育中,未形成對全市康養資源的有效整合。全市161家養老機構,絕大多數為中小民營企業管理,呈“小而散”的分布狀態。
為解決“小而散”問題,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強化制度保障,《蘇州市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開出“藥方”:著力增加康養服務和產品供給,堅持走數字化、連鎖化、品牌化之路,在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健康管理等八大重點領域整合文化、生態、技術等優勢,培育一批規模型康養總部企業和品牌企業,努力把蘇州康養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到2025年,我市康養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康養產業整體實力和綜合發展優勢逐步彰顯,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康養產業和事業協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康養服務供給更加高效,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數保持2000張以上,養老機構總床位達65000張??叼B人才隊伍得到進一步充實,培訓各類康養服務人員5萬人次,其中全市各類養老服務機構人員專業技能培訓達到30000人次,養老護理人員參加崗前培訓率達到100%,養老護理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93%。產業融合度和協同性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提升,建成1至2個省級康養小鎮,康養全產業鏈上市(掛牌)公司達到30家。品牌效應逐步凸顯,做大做強康養集團,將康養產業發展成為蘇州的城市特色產業,著力打造最美康養城市。
促進醫養協同
打通康養產業經脈
從全市服務現狀看,現有養老機構按照標準內設醫務室或與醫療衛生機構簽訂醫療服務合約已達100%,定點護理院數量為全國地級市最多。
在促進醫養康養協同發展方面,我市將完善老齡健康支撐體系,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供給體系,提高醫養結合服務水平,推動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開展多種形式合作,建立完善醫養協作和“雙向轉診”機制,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經統籌地區醫保機構評估后,符合條件的可簽訂服務協議,相關費用可按規定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鼓勵民辦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支持社會資本興建醫養結合機構,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老年、康復、護理和安寧療護床位,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探索研究老年人急需的醫療護理項目,拓寬長期護理保險保障范圍。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合理調整籌資標準,穩步提升待遇水平,規范服務機構管理要求,推進護理產業發展。
補足人才短板
擴大養老服務供給側
我市多措并舉有力推動了養老服務快速發展。2019年,蘇州牽頭編制首個強制性國家標準《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大力推進鎮(街道)級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2020年,蘇州在全國率先開展“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服務,補齊“24小時服務鏈”。2021年,蘇州在全省率先推動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市場化運作模式,探索“物業+養老”“養老+金融”、養老顧問等模式。
各種創新舉措和運作模式不斷登場,但康養產業適配的各層次專業人才和從業人員存在缺口,專家對此憂心忡忡。位于吳中區龍西路的一家護理院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一直在招人,但人才很稀缺,成了整個行業一個明顯的短板。”
為解決這個問題,《蘇州市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著力完善康養人才培養模式。一是進一步降低養老服務行業準入標準,拓寬參與渠道,引導物業、家政、醫療等行業從業人員參與養老服務,加快建設專職、兼職和志愿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二是構建“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實習實訓”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三是鼓勵有條件的在蘇高校和職業(技工)院校設置康養相關專業和課程,引導其加強康養相關專業建設,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專門人才。(記者張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