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臨平區城鄉居民收入比1.58∶1,其中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705元。臨平區的各種配套也越來越完善:醫療資源布局優化,與浙大二院、浙大婦院攜手,區中西醫結合醫院等改擴建項目如火如荼建設;美好教育擴容提質,竣工學校項目16個等。
在高水平的“共同”上,進一步做大經濟蛋糕,才能實現更高水平的“富裕”。今年上半年在面臨多輪疫情加劇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臨平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5.36億元,增長18.2%,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60.4%、16.5%,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04.9億元、增長2.7%。
下一步經濟的發展,臨平把目光依然投向了支柱產業——制造業。作為擁有全市近1/10規上工業企業的臨平將進一步探尋制造業提質增效的“密鑰”——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以“鏈長制”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落實,統籌協調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的需求對接、項目引進、要素保障、企業幫扶、困難化解等問題。臨平力爭全年新增“百億”企業1家、“五十億”企業1家、制造業規上企業8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家。
服務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為制造業進一步賦能的“利器”。接下來臨平將圍繞算力小鎮為中心集聚創新要素,著眼擴大服務業發展規模、優化服務業結構,提高服務業效益等,力爭實現10億元以上項目招引“零突破”、全年營利性服務業營收增長10%以上。
如何讓制造業的未來更廣闊?臨平正不斷為其打開發展空間。一邊是全面重塑產業平臺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依托喬司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科創城)建設兩大工程,推進創新型產業供地,探索“工業+商服”等混合供地等,實現集中集約用地,進一步盤活存量用地。另一邊,臨平還要不斷延伸和擴展交通路網:地鐵3號線東延、9號線北延和15號線、18號線正在努力落地建設,滬杭高速抬升(臨平段)8月全面建成、320國道高架路二期年底通車。
營造創新創業生態圈也將為制造業迭代升級增動能。對此,臨平正在積極打造“紅豐創新帶”創新產業社區、大運河科創城產業帶、AB島文旅區塊等園區項目的建設,以一批批創新載體的落地來為更多創業者提供環境優美、模式創新、集群發展的“夢工廠”。(臨平微融圈 盧陽 記者 涂玥 劉夢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