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到來的夏季供水高峰,江東水廠也將更有底氣確保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優質水。
江東水廠二期的順利通水,正是蕭山區積極探索“同城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的供水模式,著力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的一個縮影。
讓老百姓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由于地理原因,蕭山東片的土地是江水和海潮相互作用形成的沉積沙地,東片百姓喝的河水井水中含鹽、堿量較高,這給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和區域產業發展帶來一定阻力。
為了讓老百姓從“有水喝”到“喝好水”,蕭山區從1989年開始啟動自來水“西水東調”第一期工程,并于次年9月底全線通水,至此,蕭山東片的近十萬群眾首次喝上了當時只有城區才有的自來水。
如果把“西水東調”看作蕭山的第一次農村供水革命,那么從2011年開啟蕭山在全省率先全面啟動農村供水“一戶一表”改造工作,則是蕭山區的第二次農村供水革命。
在當時農村大部分地區,供水公司只管理到村一級的總表。由于村級管網由當地自籌建設,材質和施工質量參差不齊,管網普遍老化,以致出現村民用水終端水質差、水壓不足等問題。
經過了七年的改造提升,蕭山累計投入近20億元改造資金,成功實現全區26個鎮街“一戶一表”改造全覆蓋,累計受益用戶30萬余戶。
農村供水“一戶一表”改造有效解決了農村供水的管理問題。經改造后,村級管網不僅材質得到了更新,布局結構也日趨合理,保證了優質的自來水進入村民家中,供水公司直接抄表到戶,村級集體經濟的負擔大大減輕。對于廣大農村居民而言,可直接享受與城區居民同樣的供水服務。
真正實現“同城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
城鄉共飲一碗“水”的背后,也離不開體制機制創新。為解決供水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蕭山區在18個鎮街分別設立了供水營業所和25個營業網點,讓“一證通辦”實現全覆蓋,真正實現“同城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
供水,是最基礎的公共服務;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目前,蕭山區已擁有第二、第三、南片和江東四座自來水廠,總制水能力達到160萬噸/日,水管網總長度達到4700公里,它們猶如毛細血管為農村供水奠定了扎實基礎。蕭山環境集團下屬供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服務民生為己任,積極探索“五同”供水模式,著力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蕭山讓全區百姓在用水這件事上率先實現“共同富裕”。(記者 金婷婷蕭山微融圈 朱明 王益飛 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