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每天一杯奶茶錢,百萬保額就選它”“每天只需15元,就把保障帶回家”,一些保費低、保額高的保險產品引起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青睞。極目新聞記者從多家保險公司獲悉,保險消費也呈現出不斷年輕化的發展趨勢,90后逐漸成為商業保險的購買主力軍。
保險態度趨兩極分化
“未雨綢繆,買個安心是我選擇購買保險的主要原因。”今年28歲的王丹是家中的獨生女,她告訴記者,一旦自己發生意外,父母就面臨老無所依的困境,買了保險,也算是給家人買了一份安心。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張思遠認為,社保的保障有限,所以自己又購買了意外險和重疾險,等經濟條件允許了會考慮理財型保險。
當前全民保險意識已逐步增強,但年輕群體對保險的認知依舊呈現出兩極分化。招商信諾人壽保險發布的《當代青年保險態度報告》顯示,擁有購買保險經歷的人群占比59%,而從未購買過保險的人群則占比41%,呈現兩極分化趨勢。
“我覺得我還年輕,身體也健康,大病離我還遠。”23歲的黃璐瑤表示,加上生活壓力大,作為一名“月光族”,她也沒有多余的錢購買保險。“總聽人說投保容易,理賠難,看見推銷保險的感覺就是忽悠。”26歲的黃鑫談到保險,表現出一種抵制的態度,“除了社保,我應該不會購買其他保險了。”
三成90后購買了養老險
“年輕客群對保險的需求由過去的被動變主動,90后正逐漸成為商業保險購買主力軍。”太平洋壽險湖北分公司個人業務企劃部經理助理張振華告訴記者,由于剛邁入社會,他們更青睞定期的、消費型保險,在不同人生階段用不同的產品轉移風險。
對于保障型保險和理財型保險哪個重要,張振華認為,這兩者可理解為“保人”和“保錢”,他們同等重要,在為自己和家人配置足額健康險的同時,應按照收入比例規劃理財險,來穿越經濟周期獲得確定的未來。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90后對購買保障型保險的意愿相對強烈。保障型保險包括養老險、重病險、醫療險、意外險等等。對于年輕群體來說,一旦罹患重疾,不能工作、沒有收入、治病還要花一大筆錢,影響甚為嚴重。而理財則是未來的遠期風險,可以放在相對次要位置。
“我認為買保險是為了省錢,而不是花錢,工作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保險成為了一種平衡。”29歲的劉思懿告訴記者,自己優先購買了重疾險和醫療險。
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接近三成的90后已經為自己購買了養老險,開始為30年后的養老計劃打基礎。保險對于年輕群體,除了“規避風險”,也逐漸成為人生規劃、財富配置的一種理性認知。
商業保險先保障后理財
目前市面上的保險種類眾多,年輕群體該如何合理配置保險,僅僅擁有社保是否足以應對風險呢?
社保是國家推出的一種具有福利性質的保障制度,買保險首先應購買社保。購買社保后,年輕群體的醫療、生育、養老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基本保障。
明亞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經紀人孫雅杰告訴記者,商業保險作為社保的補充,能夠提高賠付比例,增加保障程度。年輕群體在參加社保后,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再考慮購買一份商業保險。在購買商業保險時,一定要注意“先保障,后理財”。
“不少年輕人經常要外出,所以發生意外的風險也會高一些。”孫雅杰表示,意外險價格比較實惠,通常一年只需要2-3百元的保費,就可以獲得百萬保額的普通意外險。對于剛出社會的年輕群體并沒有太多的可支配余額,孫雅杰建議可以考慮消費型重疾險,既能先保障,費用支出方面也能承受。
雖然社保包含醫療保險,但是社保醫療保險在報銷額度上有限制,并且有部分不在醫保范圍內的藥是不能報銷的,購買一份商業醫療保險就可以補充醫保不能報銷的部分。孫雅杰指出,如果有更多的預算,可以投保一份定壽險,保至60歲,100萬保額,一年只需要幾百元,萬一發生身故這種極端風險,可以給父母一筆錢過養老生活,也是為家人購買了一份保障。(記者 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