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容易走神、動作磨蹭拖拉、書寫串行漏字……存在兩個問題以上,快給孩子補補專注力”。記者近日發現,一種號稱“感覺統合訓練”的專注力提升培訓班在蘇城開設得非常紅火。有培訓方聲稱,該課程能大大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因此,盡管收費動輒上萬元,仍受到部分家長追捧。專注力培訓是啥?是否真有那么神奇?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基礎課程收費萬元起步
聲稱醫院患兒也能培訓
一個月前,市民黃女士和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被家門口一家專注力培訓班的工作人員,邀請接受專注力培訓評測。“當時感覺工作人員說得字字戳心,我立刻就報了一個班,60課時,1萬元左右。”黃女士說,兒子進入小學后,一些學習習慣讓自己很頭疼,背書時身體搖來晃去,寫字要手摳著橡皮,回家的作業也錯了很多。工作人員評測后說,這是感統失調引起的專注力不集中,也就是大腦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如不改善會影響孩子未來學習。
黃女士告訴記者,當時自己回憶了一下,覺得好像孩子平衡性確實較差,幼兒園時學跳繩就比其他孩子慢,于是就報了一個班。但現在孩子上課一個多月,感覺提升并不明顯,回家問上課內容他支支吾吾,只說一些體育項目玩得挺開心,以前不好的學習習慣還是沒有更正。“培訓班的老師鼓勵我要給孩子時間,實在沒有效果也沒辦法,就當給他報了個興趣班吧。”
專注力培訓班教的到底是啥?記者近日來到園區湖東一家專注力培訓機構,這里前臺宣傳單上寫著“3分鐘玩出專注力,30天兒童專注力訓練方案”等字樣。負責接待的客服人員先是詢問記者的孩子有沒有寫作業時坐不住、走神等表現,得到肯定答復后,她便表示,“這就是專注力不足,需要接受感覺統合的訓練,培養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能力。”
培訓機構的一樓有專家團隊的展板,簡介顯示每位專家都有資深的學術背景,但客服人員表示,這些專家只負責課程設計,并不在蘇州授課,目前教授孩子的主要為畢業于蘇州大學或特殊教育學校,具有教育學、心理學背景的老師。
跟著客服人員來到二樓教學區,這里有一間約50平方米的體能課活動室,和三間開展注意力和情商品格課的教室,配置平板電腦和手寫板。“我們以培訓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孩子為主,教的不是知識,而是吸收知識的能力。”客服人員解釋,通過跳繩、滑板等運動以及演講表達、沙盤游戲、游戲療法等,能提高孩子身體各部位相互配合的能力,讓學習更高效、更專注。
隨后,她還指著黑板上其他孩子的學習成績單“現身說法”,稱有的孩子一開始連坐都坐不住,現在經過培訓已經能保持端坐60秒,建議記者帶孩子先來接受免費的專注力評測,再確定課時和課目,最基礎的費用從9600元起。
“錯誤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大了就改不掉了,我們這里教學效果明顯,連在醫院治療多動癥的孩子都過來培訓。”當記者表達想再觀望考慮一下時,客服人員這樣強調。
不要急于給孩子貼標簽
專注力訓練在家就能做
記者搜索大眾點評網發現,蘇城開展類似培訓的教學機構有四五十家,介紹頁面展示的學習內容也大致相同,在相關頁面的評論中,家長態度褒貶不一。有一位消費兩萬元的家長表示,“小朋友上課半年多了,小動作減少很多,作業速度加快不少。”也有對教學效果存疑的家長認為,“親測沒有效果,勸其他家長不要抱太大希望。”
通過腦手協調訓練,就能提高專注力,這背后有科學依據嗎?
“家長不要急于給孩子貼上‘感統失調’的標簽,感統失調不是病,適用范圍非常廣泛,不能簡單將對學習的不適應歸結到這個方面。”園區金雞湖學校心理老師張鐘元表示,感統訓練主要針對的是情緒、行為和運動能力方面存在困難的訓練,而專注力只是一種心理伴隨狀態,培訓機構將兩者混為一談有以偏概全之嫌。“有研究顯示,孩子年齡越小專注力時間越短,強行讓低齡孩子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身心發展有害無益。家長要警惕的應該是多動癥、自閉癥等病理性問題引起的感統失調,不要盲目走入感統訓練的誤區。”
張鐘元介紹,從學校日常教學活動中來看,確實有部分低年級孩子在學習上不太適應,表現為自控力差、不守紀律或粗心大意等,但是他們可能在面對自己感興趣和熱愛的事物時,如打球、玩游戲等,就能專注其中,所以并不能片面地說他們就是缺乏專注力。
“提高專注力可通過學校和家庭逐漸培養,并不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張鐘元說,不同年齡段孩子具備的感統能力也不一樣,低年級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特點,決定了不可能時時刻刻全神貫注。在學校教學中,老師會針對性設置多個有趣的教學環節,創設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
“家庭高質量的陪伴,同樣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專注力。”張鐘元支招,孩子放學回家后,家長也要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感統訓練小游戲如案板滑滑梯,在家就能開展。爸爸媽媽和孩子可兩人一組,利用案板作為“滑梯斜面”,從一端向另一端運送玩具,讓孩子找容器把玩具接住,在提高專注力的同時還能收納玩具,一舉兩得。
警惕病理性專注力低下
早診斷早治療效果更好
在醫生看來,家長平時應注意和老師定期溝通,如果孩子專注力低下導致學習困難,最好先到醫院進行科學評估,再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案。
“開學一個多月,學習困難門診的就診量已有數百,其中約八成都是病理性問題導致,癥狀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為主,就是俗稱的多動癥。”蘇大附兒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史曉燕告訴記者,這部分孩子的表現多為不能安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拖拉、不能遵守紀律、沖動易怒等。
“多動癥的發病率并不低,在學齡期約為3%-5%,但是這種病常被家長忽略。”史曉燕說,孩子放假一個人在家時因為沒有比較,家長不太容易發現問題,開學后在班級群體中表現異常突出,就會引起老師的注意。對于一些厭學或有開學焦慮癥的孩子,醫生采用心理疏導就能改善問題。但是對于多動癥兒童,還要制定包括行為治療、心理咨詢、家長培訓等一系列的個性化改善方案,如病情仍然沒有改善,醫生還將考慮結合藥物治療。
“專注力差并不等于孩子智力差,從目前就診的孩子看,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史曉燕說,9歲男孩天天(化名)就是受益者,孩子經評估后確診為多動癥,后來接受藥物治療聯合心理行為引導訓練,同時,孩子的父母也定期到醫院學習兒童家庭行為治療課程,積極配合醫生做好干預。目前,大半年過去了,天天的進步有目共睹,不僅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升,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記者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