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的發布,第一次把“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納入對教師業務能力水準的日常培訓和考核,意義深遠。事實上,《家庭教育促進法》于不久前頒布,明確家庭教育既需家庭負責、國家支持,還要學校配合、社會協同。法規中,就“社會協同”一項,明確要求“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作為教師業務培訓的內容。”也可以說,杭州《規范》的出臺,既是對法規的細化實施,同時,也體現學校承擔社會責任,引導全社會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助力孩子良好成長。
而從需求一側看,家庭教育專業知識近年來更是全社會渴求。家庭教育絕非傳統意義的“家事”,也非所有家庭天生就有的能力。我們強調“知子莫若父”,其實還有“知生莫如師”。教育是專家之學,家庭教育需要專業指導,相對于家長,教師顯然更能準確把握家庭教育的路徑與要點,能夠深刻感知孩子訴求。然而對照現實,一方面家長未必懂孩子,亟需引入外部指導;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老師其中不少人缺乏家庭教育指導的能力。《規范》的出臺,就是旨在補齊廣大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短板,推動家庭教育成為美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規范》還突出了一項“專業能力”,具體包括“認知與診斷”“溝通與干預”“策劃與組織”“研究與發展”等。事實也正是如此,當孩子完成學業和成長階段不同,家長所希望獲得的家庭教育指導各有側重。拿“認知與診斷”來說,《規范》就提出,要理解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的內涵,了解各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把握各階段家長的教育需求和指導重點,診斷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這就有著很強的針對性,也對教師專業指導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全新要求。此外,《規范》對象還涵蓋了兩種教師“身份”:一是直接面向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教師,二是對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培訓的教師,這也使得日常培訓和評級更加有的放矢,也更體現持久發力。
教育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學校、社會和家庭無論哪一環不可或缺。以《規范》出臺為推進,杭州必須勇立潮頭,先行先試,不斷調整完善、總結提高,并努力吸引專業化社會力量參與。全社會都要為塑造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助力,讓下一代成長如沐春風,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評論員 涂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