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中下旬,杭城各小學新生家訪陸續啟動。第一次見孩子班主任該如何應對?不少家長沒有經驗,還患上了“家訪焦慮癥”。為此,記者采訪了多位資深班主任,請他們聊聊“新生家訪”那些事兒。
不少家長為家訪精心準備
張女士的孩子9月要上一年級,本周開始她和老公把工作日晚上和雙休日的應酬都推掉了。“聽高年級的家長說,一般8月中下旬老師會來家訪。我們每天候在家里,就怕老師來家訪‘踏空’,這就尷尬了。”
為了給班主任留下好印象,張女士和老公做了不少準備,還專門進行了大掃除,重點區域是客廳和女兒房間,夫妻倆覺得這會是老師重點“考察”的區域。“平常在家里,我管女兒時間比較多,所以特別叮囑老公,老師家訪時主要我來回答,他打個‘輔助’就行,怕言多必失。”張女士還著重訓練女兒如何做自我介紹,并翻出了女兒在讀幼兒園期間獲得的一些獎狀,為的就是提升孩子在班主任心中的印象分。
韓女士這兩天也有些焦慮,孩子要上小學一年級了,班主任第一次家訪,不知道會問些什么問題,就怕自己回答不好。“要不要準備些禮物啊?”韓女士很糾結。
家訪要的就是呈現“真實一面”
“家長的心情我們理解,但真不用緊張。”東園小學沈熠老師做班主任24年,在她看來家訪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手信息,混個“臉熟”。通常班主任都會提前一兩天和家長約定具體家訪時間。“過早告知,反而會讓家長精心準備,使家訪結果‘失真’。”
班主任家訪時會問些啥,有幾個問題是沈老師必問的:孩子的身體狀況怎樣?孩子和誰比較親?今后上下學誰來接送?孩子行為習慣如何……別小看了這些問題,背后都是有深意的。“一些孩子有特殊病史,比如過敏、哮喘等,提前了解方便我們提早做好預防。了解誰來接送,我們就知道哪位家長管孩子多一些,日常和其溝通會更頻繁。小學一年級最重要的就是養成好習慣,提早知道孩子在習慣上的漏洞,方便在學校及早糾正。”
“家訪過程中,通過觀察也可以了解孩子家庭的一些真實情況。”申花小學沈波老師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在和孩子溝通時,如果眼神閃躲,可能是內向性格,未來在學校會多給他一些鼓勵;如果他表現欲很強,未來則會提供更多的展示舞臺。比如,家訪中會發現有些家庭關系并不和睦,那么孩子就需要在學校生活中得到多一些情感關懷。“更早了解孩子的長處和不足,方便我們在教育上有的放矢。”沈波說。
家訪中不提倡這些行為
很多家長都希望給老師留個好印象,有沒有哪些行為是班主任在家訪中不希望看到的呢?
“千萬不要送禮。”這個觀點也是老師們提到最多的。“關注班里的每個孩子是老師的本職工作,也是老師應具備的職業品質。若送禮,只會擾亂教育的公平公正,也會讓老師覺得這是對其工作的不信任。”沈熠說。
“特別怕家長說‘我們不懂教育,以后孩子的成長全靠老師多費心了’。”沈波覺得,孩子的成長路上家長不能做“甩手掌柜”。“我們希望家長在支持班主任工作的同時,有正確的家庭教育,在家校協同中共同陪伴孩子成長。”
家訪過程中,一些家長過度熱情,也讓班主任很尷尬。“有的家長買了水果、甜點,不停地給我們遞吃的,其實真不用。”一位班主任說,老師們一般都是集中家訪,一天要走訪多戶學生家庭,每家也就停留20分鐘左右。“如果把寶貴的時間都用在了相互客套上,真正聊的干貨就變少了,家訪成效會大打折扣。”(記者 王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