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前,杭州師范大學信息學院VR益聯博物館成員顏洋洋,正在分享博物館游覽課程。屏幕另一端是近萬名來自四川、甘肅、江西等地的鄉村學校師生。他們通過VR益聯博物館平臺,“沉浸式”在線游覽了余杭四無糧倉陳列館,了解老一輩護糧人的事跡和精神,走進那段“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護糧記憶。
顏洋洋說,從杭師大信息學院在四川涼山支教的同學處了解到,博物館對于那里的孩子來說,只存在于課本之上:“那里全班46個學生,只有兩人去過線下博物館。”如何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孩子們身臨其境地走進博物館?去年,杭師大信息學院著手開發設計VR博物館課程,通過高仿真、立體、可透視等特性,結合杭州各大博物館開展課程研發,讓鄉村學校的孩子在云端看到真實的博物館場景。而余杭四無糧倉陳列館的這場公益云課堂,正是VR益聯博物館的首堂課程。
余杭四無糧倉陳列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列館正門口館名為袁隆平院士所題。余杭四無糧倉陳列館負責人說:“陳列館是我們全民的寶貴歷史資源,我們想把余杭保糧事跡和糧食安全知識最大限度分享給大家。”
去年6月,陳列館成立志愿服務“種子團”,借助多方力量擴大糧食安全宣傳面,充分發揮全國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浙江省黨史教育基地以及杭州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的作用。其中,杭州師范大學和黨史部門等均有成員加入“種子團”。
眼下,正是通過“種子團”的合力,陳列館圍繞共同富裕和黨史學習教育主題,積極拓展線上參觀渠道,推動線上VR展館建設,促成了這次課程的開發和傳授。
此外,除余杭四無糧倉陳列館,杭師大信息學院已與杭州10余處博物館進行了課程研發,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讓更多人更深入和便捷地“走進”博物館。(記者 王麗娟 余杭微融圈 洪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