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季開學的到來,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市場監管總局會同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安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1年春季學期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保障學生食品安全。
校園一直是食品安全問題的高發地。在《輿情周刊》熱點事件排行榜中,僅在2019年1~11月,涉及校園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就有40余個。數據顯示,開學季是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的高發時期,尤其是幼兒園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頻率高。
記者了解到,為嚴防嚴管嚴控校園食品安全風險,保障學生飲食安全,《通知》共列舉了6項舉措:開展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強化進口冷鏈食品和常態化防控;大力宣傳制止餐飲浪費;深入開展食品安全與制止餐飲浪費宣傳教育;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協作機制。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提供給記者的材料,其具體整治措施是,以供餐人數多的學校食堂、基礎薄弱的農村地區學校食堂和食品安全風險高的校外供餐單位為重點,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嚴查嚴管進貨查驗把關不嚴、未按要求留樣、整改不落實等食品安全問題。對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和隱患要督促限期整改到位,對違法行為,要依法嚴懲。
其次,在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上,學校是責任主體。因此,《通知》要求,重點督促學校和幼兒園落實好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和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度,強化對學校和幼兒園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落實情況的檢查,壓實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同時,還要強化進口冷鏈食品和常態化防控,嚴查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合格證明以及消毒單位出具的消毒證明。及時清理腐敗變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加強對食品原料供貨商的管理,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嚴格遵守當地防控政策,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此外,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大力宣傳制止餐飲浪費,引導青少年愛惜糧食,培養節約習慣。
實際上,校園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剛剛過去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李東艷就曾為校園食品安全建言獻策,她提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通過專項檢查和日常監督相結合的方式,按照食品安全排查‘零死角’、問題整改整治‘零容忍’、違法‘零放過’的原則,堅持不懈地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確保師生飲食安全。”李東艷說。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記者,校園食品一直都是假冒偽劣以及垃圾食品的重災區。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這份《通知》,具有非常高的針對性以及非常強的監管力度。從產業端、消費端以及政策端三方面去看,隨著《通知》的發放,在相關案件的處理效率和力度都會得到整體提升。
“對于校園食品安全這個領域,我認為先從整個監管端著手,然后再從渠道端進行監控,消費端的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通過多維度、多層次、多方位的監管和宣傳,未來校園食品安全問題肯定會得到更好的改善。”朱丹蓬說。
(本報記者 許禮清 孫吉正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