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期,ChatGPT概念狂飆,AI投資突進,寒武紀股票熱得發燙。
截至發稿,寒武紀股價較年初已經上漲近280%,市值一度沖破千億。股價飆升主要是由于在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的帶動下,AI商用普及速度加快,處于算力產業鏈上的AI芯片企業被認為有望加速成長。
不過,股價大漲難掩其面臨的產品和財務等多重挑戰。從產品來看,寒武紀在售產品雖然有前景,但商業化困難,行業競爭壓力巨大,挑戰不容忽視。從財務上看,公司多年來均處于虧損狀態,虧損額逐漸擴大,且尚未確定穩定的盈利模式。
歸母凈利潤連續六年虧損 創投股東大幅減持
在光鮮的股價表現背后,是寒武紀近6年的慘淡經營。
4月29日,寒武紀發布年度業績報告稱,2022年營業收入約7.29億元,同比增加1.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12.5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3.14元。
從2017年至2022年,寒武紀營收分別為0.78億元、1.17億元、4.44億元、4.59億元、7.21億元、7.2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1億元、-0.41億元、-11.79億元、-4.35億元、-8.25億元、-12.57億元,六年合計虧損41.18億元。
寒武紀表示,虧損主要原因為研發費用、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增長所致。
2022年,寒武紀研發費用為15.23億元,較上年同期研發費用11.36億元增加34.11%,研發支出遠高于公司營收。此外,年報顯示,寒武紀2022年資產減值損失為1.964億元,較上年同期資產減值損失2451.8萬元增加701.17%。信用減值損失為1.172億元,較上年同期資產減值損失889.0萬元增加1218.55%。
實際上,在ChatGPT概念興起之前,寒武紀股價低迷持續了一年之久,市場對于其營收無法覆蓋研發投入,導致長年巨額虧損的質疑聲也從未停止。ChatGPT的出現,將寒武紀再次點燃,但其經營基本面并未改善。在市場情緒狂熱、股價暴漲的同時,寒武紀的創投股東仍在繼續大幅減持。
3月17日,寒武紀發布了股東減持計劃公告。公告顯示,因股東自身資金需求,公司股東古生代創投和國投創業基金,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分別減持寒武紀股份不超過597.54萬股和739.99萬股,分別占公司總股本的1.49%和1.85%。
日前,古生代創投已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47,480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1%;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 4,300,000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7%。本次減持計劃數量已過半,尚未實施完畢。國投創業基金已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972,003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0.72%;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730,200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0.18%。
此外,南京招銀已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1,557,412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0.39%;湖北招銀已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 769,873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0.19%。
股價“狂飆”背后,寒武紀前十股東份額變化值得關注,從寒武紀最新的披露的財報來看,除了陳天石等少數股東外,機構股東正在瘋狂出貨,連阿里的持股都從1.74%降至0.76%,下降了1個百分點,套現接近10億元。
股東套現離場的同時,寒武紀被曝出裁員風波。4月中旬,在招聘平臺上,身份認證為寒武紀員工發文稱“寒武紀今年會裁員,但無N+1”。同時該帖子還指出,即使沒有被裁,獎金和漲薪都會縮水。軟件部門幾乎停止招聘,僅硬件部門還有少量招聘需求。隨后,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公司HRD王海波回應稱裁員只針對業績不達標的員工,N+1薪酬還在存在。業內人士指出,投入高、虧損大,通過裁員來降本增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作為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面臨的盈利壓力非常大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巨頭當道 突圍路漫漫
盡管經營基本面并不穩定,但不可否認,寒武紀仍是當下國內稀缺的AI算力芯片公司。
寒武紀是目前行業內少數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芯片及其基礎系統軟件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公司掌握的核心技術具有一定技術壁壘,關鍵核心技術處于行業的領先水平。
云端產品線方面,寒武紀已先后推出了思元290和思元370芯片及相應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產品、訓練整機。邊緣產品線方面,寒武紀面向邊緣計算場景推出的思元220芯片和邊緣智能加速卡已落地多家頭部企業,自發布以來累計銷量突破百萬片。IP授權及軟件方面,公司先后推出了用于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M系列智能處理器,授權給客戶在其產品中使用。
但問題在于,國內整體的AI算力芯片行業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寒武紀的技術水平雖然在國內一眾芯片廠商中表現相對亮眼,但放眼全球,其所處的賽道上,匯聚了英特爾、英偉達等芯片大廠,競爭對手在產品落地、軟件生態以及客戶資源等方面仍存在明顯的競爭優勢,且每年在產品及技術研發方面持續投入大量資金。
以英偉達為例,作為一家成立近30年的芯片公司,英偉達的游戲顯卡業務的龐大利潤支撐著英偉達持續投入和發展。根據財報,2021 年英偉達研發投入達到 39.24 億美元。與之相比,盡管寒武紀已經“all in”研發,但由于體量原因,寒武紀在研發上投入僅有十幾億元,與競爭對手在研發資金儲備方面有顯著差距。
更加嚴峻的事實是,在贏家通吃的芯片領域,寒武紀的生存空間并不廣闊。軟件和生態影響力是巨頭的天然優勢,英偉達核心優勢并不僅僅在于其芯片性能,而是從底層的cuda到cudnnQ再到tensorRT,英偉達憑借長久以來的經驗積累以及產品推廣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軟件生態,用戶對其產品接受度較高,形成了一定的用戶習慣。英偉達的GPU芯片和加速卡產品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新興企業的產品導入遷移成本巨大。
此外,芯片技術具有高風險特點。芯片廠商的市場占有率越高,越能夠與更多的下游客戶保持緊密聯系,從而深度了解下游客戶的具體需求,獲取更明確的研發方向。這方面,寒武紀由于核心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困難,下游客戶數量較少,并不具備優勢。
且寒武紀嚴重依賴大客戶貢獻銷售額。財報顯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82.11%、88.60%和84.94%,客戶集中度較高。若主要客戶對寒武紀產品的采購量大幅降低或者公司未能繼續維持與主要客戶的合作關系,將給業績帶來顯著不利影響。此外,公司面臨著新客戶拓展的業務開發壓力,如果新客戶拓展情況未達到預期,亦會對盈利水平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2018 年,陳天石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到,“如果智能時代真的到來,難以想象智能芯片不誕生新巨頭。我不諱言,寒武紀想當這個將軍。”但時至今日,當把視野放到AI芯片領域,巨頭可能掉隊的跡象并未出現,甚至恰恰相反,英偉達在 AI 芯片競賽中正呈現出越來越大的領先優勢。
從目前芯片市場的現狀看,作為整個AI大潮的算力基礎,英偉達的A100和H100 GPU正成為搶手貨,特別是旗艦級別的新款H100在全球范圍內受到了熱炒。目前,英偉達的市值已經達到了6807億美元,在華爾街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五,僅次于蘋果、微軟、谷歌和亞馬遜。與之相比,寒武紀的拼命追趕卻多少顯得勢單力薄。
智能駕駛前途未卜
如何把技術優勢轉換成商業化可落地的模式,對寒武紀來說是最大的挑戰。在堅持投入的同時,寒武紀也在尋找能支撐公司發展的新業務,獲取穩定的收益來源來養活自己,而新能源汽車無疑是近幾年發展最快的新興市場。
為了抓住智能駕駛這一機遇,2021年,寒武紀提出了“云邊端車”的戰略布局,并成立子公司行歌科技負責車載智能芯片的研發。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陳天石首次披露了研發中的寒武紀行歌車載智能芯片。之后,行歌先后獲得了寧德時代(300750)、蔚來、上汽以及博世集團的投資。
智能駕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任務,除了車載智能芯片外,還需要在云端處理復雜的訓練及推理任務,也需要邊緣端智能芯片在路側實時處理車路協同相關任務,在統一的基礎軟件協同下,能夠實現更高的效率。
按計劃,行歌近兩年將先后發布2款芯片,一款是面向L2+市場的SD5223芯片,最大算力能夠達到16TOPS,單顆SoC就可實現行泊一體功能;另一款是更加重磅的針對L4市場、可支持車端訓練的SD5226芯片,7nm制程,算力高達400TOPS,單顆SoC就能實現 L4級別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然而去年12月中旬,美國商務部將多家中國芯片半導體企業列入了“實體清單”,寒武紀被牢牢“盯死”。安徽寒武紀信息技術公司、寒武紀(香港)有限公司、寒武紀(昆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寒武紀(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寒武紀(西安)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上海寒武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蘇州寒武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雄安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剛要“露頭”的寒武紀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均被封禁。
本就屬于行業后來者的行歌,出師未捷,便遭遇“當頭一棒”,前途又被蒙上了一層陰影。寒武紀的盈利模式探索仍舊道阻且長。
更令人擔憂的是,寒武紀采用Fabless模式經營(沒有制造業務、只專注于設計的集成電路設計),供應商包括IP授權廠商、服務器廠商、晶圓制造廠和封裝測試廠等。芯片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除了制造這一環節被卡脖子,設計芯片用的EDA軟件、IP軟核,甚至是成熟的封測工藝等,都很難有國產可替代方案。
在最新一期年報中,寒武紀稱,報告期內公司與主要供應商保持了穩定的合作關系。目前,被列入“實體清單”對公司研發造成的影響程度尚在有限范圍內,公司的核心技術來自于寒武紀的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不會對公司產品研發及核心競爭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但長期來看,切換新供應商將產生一定成本,將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