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的ChatGPT風靡一時??吹饺斯ぶ悄芨拍钊绱说幕鸨?,許多國內企業紛紛效仿,相繼表態要推自己的人工智能產品。
【資料圖】
在國內的人工智能熱潮不斷掀起的背景下,一家在IPO道路一波三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優必選在香港提交了上市申請。
據了解,深圳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和開發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在香港交易所遞交上市場資料前。該公司已經獲得了數億元的融資,并在國內外市場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戶基礎。
然而,優必選的IPO的過程卻并不順利。優必選曾經嘗試在A股上市,但由于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等原因,最終未能實現。如今,優必選轉向香港交易所進行上市,其背后的“深意”自然引起市場的關注。
一、與夢想一同窒息?三年虧損24億
關于優必選再次沖擊IPO的原因,外界觀點不一。有業內人士表示,在ChatGPT等概念熱的背景下,優必選謀求上市是為了在二級資本市場上補充更多的資金,以彌補前期的虧損。
根據招股書顯示,優必選在2020年-2022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40億元、8.17億元和5.29億元,毛利分別為3.31億元、2.56億元和1.63億元,而凈虧損則分別為7.07億元、9.18億元和7.78億元。
上述數據顯示,三年來優必選凈虧損已經達到24.03億。盡管虧損對于一家創業公司并不少見,國內外巨頭如亞馬遜和京東等都是先巨虧再實現盈利的,但優必選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虧損了24億元,其商業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成為一個繞不過的話題。
在境外上市的備案中,中國證監會國際部反饋意見中指出:“請結合公司產品定位、研發費用、商業化、同業可比分析等情況補充說明公司主營業務的展業情況和可持續性。”
由此可見,優必選的經營可持續性是市場與監管所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那么,優必選究竟虧在哪里呢?
從收入結構上看,優必選機器人主要運用于教育行業,推出了企業級教育機器人。根據招股說明書的介紹,優必選憑借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在整個K-12教育課程中加速向兒童提供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教育。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1年收入計算,優必選是中國第一大教育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然而,人工智能行業是一條漫長而困難的路,許多初創企業都在追逐理想主義中倒下,與夢想一同窒息。優必選也一樣,在嘗試到教育機器甜頭后,開始廣泛涉獵其他行業機器。優必選最新布局的物流、安防和康養行業的賽道,令其自身步入“險象環生”的處境。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優必選毛利率較高的是教育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板塊。2020年底該板塊利率為50.6%,營業收入占比為82.7%。然而,到了2022年9月末底,該營業收入占比僅為67.7%。
優必選物流智能機器人與消費級機器人兩個業務板塊的毛利率并不豐厚,仍處于輸血狀態。2021年底,消費級機器人板塊還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9月,物流智能機器人、消費級機器人兩個業務板塊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9.6%、16.4%,而兩者毛利率僅為3.8%、4.0%。
二、產品競爭力欠缺,卻有烏托邦式的想法!
除了新業務線擠利利率空間外,優必選的期間費用高企業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
從招股書上可以看出,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三季度末,優必選期間費用(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研發開支)分別為9.54億元、12.01億元、8.69億元;而毛利僅為3.31億、2.56億以及1.63億。
優必選的創始人周劍曾提出“COO養活CTO”烏托邦式的想法,即通過良好的運營來養活研發。然而,優必選產品的毛利連銷售及營銷開支一項都無法覆蓋,COO養活CTO更是無從談起。
優必選較高的銷售費用,側面反映出其產品的競爭力不足。從電商平臺看,優必選的悟空機器人與阿爾法機器人都在千元以上,而魯澤迎賓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紫外線消毒機器人的售價均在10萬以上。
產品競爭力缺乏背景下,導致優必選陷入困境的不僅是其巨大的研發和經營成本,還有高企的存貨和巨大的庫存成本。存貨過多不僅影響了現金流的周轉,而且還帶來了庫存成本的壓力。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三季度末,優必選的存貨結余分別為4.13億元、4.26億元和4.22億元,這一數據的不斷攀升顯然是由于產品在市場上滯銷。截至2022年9月30日,優必選的存貨中仍有金額為6,120萬元的約40,000臺人形Alpha Mini悟空(非教育)。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創業型公司的產品研發不夠成熟,不符合市場需求或競爭對手的產品比其更具有競爭力,那么其銷售費用往往會過高。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需要進行更多的市場推廣和營銷,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客戶,從而實現銷售目標。這些額外的費用會增加公司的財務負擔,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
目前來看,優必選三年以來的虧損,令公司現金流承壓。截至2022年9月末,優必選經營活動現金流與投資活動現金流仍為負。在此背景下,優必選“COO養活CTO”烏托邦式的想法或許難以得到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