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以來七份年報平均近400億元營收來自肉豬的溫氏股份(300498),可謂名副其實的養豬大戶。不過,如今對于這家養豬大戶而言,正面臨著“兩難”,即此前預盈的業績難補上一年百億元的虧損“大坑”、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旗下鮮牛奶又被抽檢不合格。更為重要的是,溫氏股份旗下的鮮牛奶并非第一次抽檢不合格,也并非旗下乳業第一次被爆食品安全問題。這不禁讓消費者質疑,溫氏乳業這款“跨界奶”還能喝嗎?
旗下鮮牛奶抽檢又不合格
曾多次被查出食品安全問題
(資料圖片)
近期,廣州市政府官網發布了《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3年第3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顯示,近期,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市內生產經營的11大類食品【糧食加工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薯類和膨化食品,水果制品,水產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餐飲食品(含餐飲具),食用農產品(000061)】進行監督抽檢,共2405批次。其中,抽檢實物質量合格樣品2366批次,實物質量不合格樣品39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其中,本次抽檢的480批次乳制品中,有一批次不合格。該不合格產品為鮮牛奶,由廣東溫氏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簡稱溫氏乳業),商標顯示溫氏牧場,規格為250ml/瓶,生產日期/批號顯示2022年4月29日,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
據檢驗項目說明,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并非致病菌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針對上述不合格產品,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要求相關區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責令企業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不合格產品,并分析原因進行整改;要求經營單位對不合格食品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風險,并依法予以查處。
廣州市監局提醒,消費者應當在正規可靠渠道購買所需食品并保存相應購物憑證,要看清外包裝上的相關標識,如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等標識是否齊全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要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不要購買超過保質期或變質的產品,不要購買公布的不合格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不合格產品鮮牛奶的生產企業即廣東溫氏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為A股生豬養殖大戶溫氏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據溫氏股份2022年半年報,溫氏股份在廣東溫氏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為64.57%。
需要注意的是,溫氏乳業并非第一次被查出食品安全問題。據包括南方都市報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早在2009年,溫氏乳業被查出旗下奶粉、乳制品中的蛋白質含量不達標;2013年,其鮮牛奶產品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2019年,溫氏乳業旗下子公司“肇慶市鼎湖溫氏乳業有限公司”,因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被監管部門處罰5萬元;2020年,溫氏乳業旗下子公司“肇慶市鼎湖溫氏乳業有限公司”,同樣因鮮牛奶的“菌落總數項目不合格”,被肇慶市鼎湖區市場監督管理立案調查。去年6月,因純牛奶中的非脂乳固體含量不達標,溫氏乳業被廣州市監管局通告,并被監管部門罰沒款2.744萬元。
溫氏乳業為控股子公司
曾謀劃分拆獨立上市至今未果
溫氏乳業作為溫氏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24日,即溫氏股份上市前一年,位于廣東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營范圍包括乳制品、飲料的生產、加工、銷售。
對于溫氏乳業的業績貢獻程度,筆者梳理財報發現,溫氏股份僅在2018年度、2019年度報告中將溫氏乳業列為重要非全資子公司。業績方面,溫氏乳業在2018年、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6.32億元、7.2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09億元、0.52億元,與當期溫氏股份的業績:即營收分別為572.44億元、731.4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9.67億元、139.67億元相比,其業績貢獻可謂“微乎其微”,甚至2018年的虧損其實稍微拖了溫氏股份整體的凈利潤后腿。
不過,盡管溫氏乳業作為溫氏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其業績貢獻整體微小,不過,溫氏股份曾有意將其推上上市公司的舞臺。
據溫氏股份曾于2020年11月20日披露《關于授權公司及子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前期籌備工作的提示性公告》,提及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于2020年11月20日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授權公司及子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前期籌備工作的議案》。
公告提及,根據公司總體戰略布局,結合公司控股子公司廣東溫氏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乳業”)業務發展現狀,為了更好地發展公司乳業業務,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及子公司溫氏乳業經營層啟動分拆溫氏乳業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獨董意見提及,本次授權公司及子公司溫氏乳業經營層啟動分拆子公司溫氏乳業境內上市前期籌備工作事宜,有利于更好地發展公司乳業業務,支持溫氏乳業在乳業業務上的持續經營投入,提升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及核心競爭力。同意公司授權公司及子公司溫氏乳業經營層啟動分拆溫氏乳業上市相關籌備工作。
不過,筆者在證件會、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等官網均未見有關溫氏乳業相關IPO的信息。據溫氏乳業于2022年11月21日在互動易平臺上回復投資者提問“貴公司之前擬分拆溫氏乳業上市,現在到哪一步了?”表示,相關工作正有條不紊推進,現已完成企業股份制成功改制,目前尚未有進一步進展。如有達到披露要求的進展情況,公司將及時履行披露義務。風險提示:該事項尚處籌劃階段,結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有業內分析指出,如果溫氏乳業順利提交IPO申請,僅近些年累計的食品安全問題,溫氏乳業就得接受來自監管的嚴厲 “拷問”,畢竟曾經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還在敲響警鐘。
業績快報顯示盈利52.20億元
卻難補百億虧損“大坑”
在前述旗下乳制品再次被爆食品安全問題前不久,溫氏股份披露的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相比上一年預計盈利48億元至53億元,即預計扭虧為盈。不過,盡管扭虧為盈,但對于上一年虧損高達134.04億元的虧損“大坑”,依然是“杯水車薪”。
據溫氏股份2022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48億元至53億元,相比上一年扭虧。另外,溫氏股份近期的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總營收837,39億元同比增長28.90%;實現歸母凈利潤52.20億元,同比扭虧。
對于業績的扭虧,溫氏股份提及兩點,第一,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1,790.86萬頭,同比增長 35.49%,毛豬銷售均價 19.05 元/公斤,同比上升 9.55%。報告期內,公司生豬銷售量及價格同比上升,同時生產成績提高,養殖綜合成本下降,公司生豬養殖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上升,實現扭虧為盈。第二,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肉雞 10.81 億只(含毛雞、鮮品和熟食),同比下降 1.83%,毛雞銷售均價 15.47 元/公斤,同比上升 17.20%。公司養雞業務生產持續保持穩定,核心生產成績指標保持高位,養殖綜合成本保持良好,公司養雞業務利潤同比上升。
盡管2022年的業績扭虧,不過,依然填補不了上一年遺留下的百億元巨虧的“大坑”。
據溫氏股份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營收649.54億元,同比下滑13.31%;歸母凈利潤為-134.04億元,同比下滑280.51%;歸母扣非凈利潤為-146.66億元,同比下滑329.82%。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虧損為溫氏股份自2015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沒成想,第一次虧損直接虧了個“大窟窿”。
據悉,2021年溫氏股份的百億虧損,主要歸根于生豬價格大幅下滑而養豬成本卻不斷走高,同時計提減值21億元,同時為應對行業低迷期而增加融資,財務費用同比大幅增加。
其實,上市以來,溫氏股份在肉豬、肉雞的營收比例上不斷調整,出現肉豬的營收比例整體下滑,而肉雞的營收比重整體上升,并且占比超過肉豬。毛利率方面,肉豬的毛利率整體下滑,變為負值;肉雞的毛利率整體下滑,但仍為正值。
公開數據顯示,溫氏股份2015年至2021年、2022年半年度的肉豬營收占比分別為56.57%、63.42%、62.97%、58.99%、57.18%、61.85%、45.41%、46.55%;肉雞營收占比分別為37.42%、31.32%、31.56%、34.87%、36.63%、32.43%、46.69%、48.94%。
毛利率方面,上述報告期內,肉豬的毛利率分別為22.23%、38.05%、24.80%、12.32%、28.84%、30.58%、-30.39%、-11.40%;肉雞的毛利率分別為13.88%、11.01%、11.17%、23.28%、26.31%、0.38%、9.00%、5.92%。
鑒于上述溫氏股份在肉豬方面的毛利率已經連續一年又一期均為負值,且去年上半年肉豬的營收占比連續一年又一期低于肉雞的營收占比,未來,溫氏股份在養殖方面的架構,或會在豬和雞之間繼續調增,不然,如果肉豬的毛利率持續為負,那么,溫氏股份又將如何填補曾形成的百億元巨額虧損“大坑”,難道靠持股不足70%的、多次被爆出食品安全問題的溫氏乳業上市“搭救”?后續如何,值得市場關注。
(圖片來源:廣州市政府官網、巨潮資訊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