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鴻盛新材料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鴻盛新材”)成立5年后開始沖刺IPO。
主營新型復合材料及下游應用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鴻盛新材主要產品包括改性玻纖濾材及濾袋、特種玻纖復合濾材及濾袋、有機高分子濾材及濾袋,以及集成濾袋的除塵專用設備,產品下游應用主要在大氣治理的袋式除塵領域。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74億元、8.27億元、10.32億元,分別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54.37萬元、7032.61萬元、7718.45萬元。
(資料圖片)
圖源:招股書
據悉,鴻盛新材所處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工業濾材產品的制備涉及多種核心生產工序,行業內規模較大的企業憑借多年的產業經驗和技術積累,擁有更先進的工藝技術、質量控制和生產管理水平,對新進入本行業的企業形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鴻盛新材也如此表示:“公司核心技術團隊穩定,依靠長時間的積累和建設,公司已經具有完整的研發、測試、生產以及質控體系,擁有較強的科研實力、良好的實驗檢測和中試環境。”
盡管名字帶有“科技”二字、字里行間亦皆是對于研發的重視,但和訊財經梳理發現,從研發投入、成果、團隊等維度看,鴻盛新材的科技實力似乎并沒那么“硬”。
2019年至2021年,鴻盛新材研發費用分別為2329.13萬元、2660.27萬元、2683.55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5%、3.22%、2.6%,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與同行業元琛科技、泛亞微透、嚴牌股份等公司相比,鴻盛新材研發費用率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數,2021年甚至僅為同期行業平均數的一半,可見研發投入落后于同行。
圖源:招股書
對于這一情況,鴻盛新材解釋為“元琛科技、泛亞微透及嚴牌股份的研發投入金額與公司相近,但其營業收入較小導致研發費用率較高”。和訊財經梳理亦發現,其未明確提及的正威新材、再升科技(603601),2021年營收均約15億元,約為鴻盛新材營收的1.5倍;但研發投入分別達到7516萬元、8951萬元,約為鴻盛新材研發費用的2至3倍。
作為研發實力的最直觀體現,截至招股書出具之日,鴻盛新材共取得127項授權專利,包括33項發明專利、94 項實用新型專利。需要指出的是,公司33項發明專利中,僅下圖3項為原始取得,即剩余30項發明專利均是受讓取得。
圖源:招股書
另外,鴻盛新材受讓取得的30項發明專利全部發生在2015年7月前,原始取得的3項發明專利申請日分別在2018年10月、2018年10月、2019年7月。即2019年7月至今,近3年半以來,公司并沒有通過任何方式取得新增發明專利。
從研發人員構成看,截至2021年,鴻盛新材共擁有144名研發及技術人員,占總員工的比例為9.32%。同一時間,可比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無一例外均突破了10%,高如泛亞微透甚至達到18.37%。
盡管不能“學歷論英雄”,但2021年,鴻盛新材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為175人,占總員工的比例為11.33%,學歷情況亦不占優。
圖源:招股書
與此同時,鴻盛新材為研發及技術人員開出的報酬也算不上豐厚。2021年,公司用于職工薪酬的研發費用為1212.8萬元,據此計算,研發及技術人員年薪約8.42萬元,月薪約7000元。公司所屬行業為制造業下專用設備制造業。根據浙江省2022年統計年鑒,制造業規模以上單位就業人員2021年平均工資84663元。即鴻盛新材為研發及技術人員開出的工資剛與省內全行業工資水平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