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產行業風險加速釋放,信托產品的風險攀升,不少上市公司“踩雷”信托產品,熱衷于購買理財產品的吉華集團(603980)便是其中之一。近日,吉華集團披露公告,稱所購買的信托產品存在本金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
(資料圖片)
目前,上市公司對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仍不減,隨之而來的即是踩雷信托、私募等資管產品的現象頻出。如何規避理財風險,成為懸在上市公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吉華集團再“踩雷”理財產品
5000萬元兌付進入延長期
為了使閑置資金得到合理利用,購買理財產品成為上市公司的投資渠道之一,其中購買信托產品是其重點發力方向,然而,近年來隨著地產行業風險加速釋放,陸續有購買涉地產信托產品的上市公司踩雷。
主營業務為染料以及中間體的吉華集團便是其中之一。12月20日晚間,該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1年5月18日,出資5000萬元購買“陸家嘴(600663)信托—華鼎18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陸家嘴信托-華鼎18號”),預期收益率為7.10%。該產品到期日為2022年12月15日,但截至公告日,該公司僅取得收益422.06萬元,5000萬元本金未收回。
資料顯示,“陸家嘴信托-華鼎18號”是公司在2021年5月18日與陸家嘴信托簽署的信托合同,金額為5000萬元,到期日為2022年12月15日,預期收益率為7.10%。
吉華集團稱,鑒于此次投資款項的收回尚存在不確定性,并基于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性質,故存在本金5000萬元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
目前上述產品宣布延期,但延期至幾時,陸家嘴信托尚未給出明確日期。
吉華集團回復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時表示,今年5月12日,融創在公開市場上發行的債務出現違約。對于如何討回本金,吉華集團12月20日晚公告表示,公司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專人負責項目跟蹤,督促陸家嘴信托密切追蹤融資人及項目情況,盡快向公司兌付余下的投資本息。
熱衷于購買理財
投資額高達當年營收1.8倍
從財務數據上看,吉華集團近兩年來業績平平,利潤的正是靠著包括理財收益在內的非經營性損益貢獻。從資金上看,陸家嘴信托計劃只是吉華集團整體信托理財的冰山一角。
2021年吉華集團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公司“銀行、信托、證券理財產品”包括自有資金投資和募集資金投資兩部分,發生額分別為34.33億元和5.3億元,合計高達39.63億元,幾乎是當年同期公司營業收入(22.53億元)的1.8倍。
上述理財產品截至2021年底,未到期余額合計則有17.87億元。
而截至2021年底公司實際上就已經有產品發生逾期,金額共1233萬元,涉及兩筆地產信托,分別投向華夏幸福(600340)和融創中國旗下項目。
其中,“中融-驥達1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公司購買本金1000萬元,融資人華夏幸福逾期未歸還,未歸還本金929.96萬元,利息19.95萬元?!瓣懠易?尊元66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公司購買本金2300萬元,融資方融創西南公司逾期未歸還,涉及本金275.51萬元,利息7.74萬元。據和訊財經整理,截至去年年底,吉華集團未到期信托理財產品超過了20只,其中覆蓋到8家信托公司,合計金額約為9.6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個月前,吉華集團也“踩雷”有5000萬元進入了延長期,該信托產品融資方同樣是融創集團。1億元對吉華集團來說并不是小數目,該公司去年歸母凈利潤僅為1.36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更是虧損了4162.88萬元。
股價方面,吉華集團自上市以來便表現不佳,一直呈下降趨勢,截至12月22日收盤,吉華集團報4.65元/股,總市值不足33億元,較上市后的高點縮水80%。
股吧里的股民同樣怨聲載道,批判其“不思進取,靠理財度日”。
來源:股吧
股東戶數來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吉華集團股東仍有2.75萬戶,對比今年六月末減少了841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