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臨近年末,土地市場似乎出現了回暖現象,部分房企表現積極。但從全年數據看,企業拿地意愿并不強烈。
根據中指院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11621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50.5%,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
央企新增貨值位列前三甲。從新增貨值來看,華潤置地、保利發展和招商蛇口(001979)占據榜單前三位。2022年1-11月,華潤置地以累計新增貨值2031億元占據榜單第一;保利發展和招商蛇口緊隨其后,累計新增貨值規模分別為1944億元和1714億元。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分城市來看,杭州等城市民企拿地活躍度較高,而鄭州、武漢、長沙等城市則更加依賴地方國資企業托底。
2022年1-11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權益拿地金額與面積TOP10
拿地總額下降一半
圖:2021-2022年11月50家代表房企每月拿地總額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中指地主數據范圍:包含招拍掛權益土地及收并購土地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11621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50.5%,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TOP100門檻值為3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0億元,TOP100企業招拍掛權益拿地總額占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的比例為37.7%。
50家代表企業拿地總額同比、環比降幅收窄。2022年11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總額同比下降23.2%、環比下降24.7%,降幅較上月略有收窄。11月,北京、深圳、杭州、南京、武漢等多個熱點一二線城市進行了2022年第四批次集中供地地塊,優質地塊供應帶動房企拿地熱情略有恢復,代表房企拿地總額較上月略有增加。
“多次少量”或成常態
從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來看,央企國企仍是主力。華發股份(600325)、華潤置地、中海地產、保利發展等全國性龍頭企業仍在多個重點城市廣泛布局,央國企參與熱度較高,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中有半數以上為央企國企,這與穩健型國央企的資金狀況相對較好有直接關系。民營企業中,濱江集團(002244)保持杭州區域龍頭地位,牢牢占據杭州市拿地金額榜首。
數據范圍:包含招拍掛權益土地及收并購土地,城市下轄區縣不納入統計范圍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中指地主
截至11月末,從拿地企業結構來看,繼民企逐漸淡出之后,央國企的積極性也明顯下降,城投不得不再一次進場托底。
但與去年三批次有所不同的是,在財政部126號文之后,今年不少城投打算開發項目。以無錫為例,四批次土拍地方城投引入了朗詩、香港綠地等市場化運作房企合作開發。在如今地方財政緊張、參與保交樓、出資托底土拍等背景下,地方城投急需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分城市來看,杭州等城市民企拿地活躍度較高,而鄭州、武漢、長沙等城市則更加依賴地方國資企業托底。
多地放寬集中供地次數限制,“多次少量”或成常態。
9月23日,長沙提出調整土地推介方式,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為年度常態化更新;10月28日,南昌“力爭”退出集中供地,正式打響退出集中供地第一槍;武漢更是宣稱要在今年完成六個批次的集中供地,這也意味武漢進入了常態化土地更新。
去年開始施行的集中供地制度,今年正在逐漸變得靈活化。時至今日,已經有多個城市打破集中供地年度不超過三次的限制,深圳,北京、上海、廣州紛紛啟動今年的第四輪供地,更有徐州、武漢、蘇州等城市將有第五批次土地上架,而據消息稱,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后續還將適時發布本年度第六批次集中供地公告。
隨著土地市場進入新階段,各地開始因城施策對“兩集中”供地模式進行適當調整,這將成為今后土地市場的大趨勢。
兩集中政策的出臺目的是穩定地價預期,從而實現穩房價、穩預期。隨著土地市場降溫,溢價率下行、地塊底價成交現象變得逐漸增多,地方國資平臺托底現象顯著,全年供地計劃完成率不足六成。因此,多地增加供地次數,同時減少每次的出讓塊數,“多次少量”或將成為常態。
中指研究院認為,展望12月,盡管近期各類利好政策不斷,但無論是金融16條、預售資金監管優化、還是“第三支箭”,其核心目的都是對房企的紓困,很難在土拍市場立刻起到作用。在房地產市場企穩之前,土地市場尚不具備全面回升的基礎,熱點城市仍將聚焦在北上深杭等核心城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