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1月25日,央行宣布降準0.25個百分點,釋放約5000億元長期流動性,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準率降至8.0%,大型機構存準率降至11.0%,加權平均存準率也由此前的8.1%降至7.8%。
對此,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認為,全面降準穩定市場信心。
央行此次降準主要目的為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優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增加長期穩定資金來源,降低其資金成本,促進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具體可能考慮以下四個因素:
一是年底市場流動性需求預計增加,通過小幅降準提前釋放流動性,做好預期管理。11月中旬的短期市場快速上升顯示當前流動性已邊際收緊,市場對年底流動性的擔憂情緒上升。四季度初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加快,后續重大項目加快落地,較大規模的配套融資已經消耗了部分銀行資金;房地產一系列寬松政策需要銀行體系保持充足的流動性;制造業投資、綠色行業、高新等領域保持較快增長,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有持續的資金需求;保持一定規模的政府債券發行也需要降準來增強商業銀行的購債能力。
二是銀行資金成本壓力較大,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多數銀行下調中長期存款利率。今年9月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已降至4.65%,較去年同期下降0.65個百分點;由此較大程度上壓縮了銀行的凈息差,三季度末已降至歷史最低點1.94%,較去年同期下降0.12個百分點,銀行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三是積極配合財政政策等宏觀政策發力。目前,7000多億元金融工具資金已全部投放完畢,重大項目落地步伐加快;財政貼息、政府性融資擔保、中小企業紓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續推進需要不斷的金融支持;穩健貨幣政策有必要加大偏松調節力度。
四是相對于降息,當前降準是更合適的貨幣政策工具。目前主要發達國家仍處加息周期,且會持續一段時間,我國通過下調政策利率推動市場利率下行的空間較小且有風險,降準較為合適,負面效應很小,可以實現較為顯著的政策效果。11月以來,全國多地疫情反彈,實體經濟恢復受到一定影響,需求仍有不足,市場情緒不穩定,降準所釋放的穩增長積極信號,將有效增強金融市場信心,維持市場基本穩定,為實體經濟企穩回升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自2020年至今,央行已降準6次,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準率累計下調了2.75個百分點,大型機構存準率下調了1.75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已處于較低水平,且存款規模已達到255萬億元,一次降準釋放的流動性規模較大;考慮到中長期經濟運行對總量工具的要求主要是向下調整,而準備金率的下行空間總體上并不寬松,未來調整0.25個百分點可能會是與0.5個百分點幅度并列的一種常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