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9月1日,禾邁股份一季度和訊SGI指數評分解讀出爐,公司獲得了69分。
禾邁股份SGI指數上演了一幕“高臺跳水”的慘烈景象,與此同時,貌似華麗的上半年財報在股價雪崩的行情中如同杯水車薪,蚍蜉撼樹。
聰明的投資者幾乎無視業績上冷冰冰的數字變化,在股價掉頭向下的過程中紛紛奪路而逃。逆變器造假風暴來襲?“茅臺(600519)魔咒”再次應驗,誰又將為“最貴新股”買單?
圖:禾邁股份和訊SGI指數綜合評分,數據來自各季度財報
一、雪崩時刻:“茅臺魔咒”再次應驗?
8 月 29 日晚間,禾邁股份公布 2022 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5.14 億元,同比增長 61.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2.02 億元,同比增長 156.5%。這樣一份成績單初看悅目,但實際上經不起細細推敲。
結合和訊SGI指數和公司單季度業績增速來看,禾邁股份在這兩大方面都呈現滑坡遞減的趨勢,告別了中期SGI指數一馬平川的走勢。
首先,考察禾邁股份的業績跨時表現,第一、二季度的營收分別為 2.29 億元、2.85 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0.87 億元、1.15 億元,不論營收還是利潤,二季度增速均較一季度有所放緩。與此同時,盡管 2022 年上半年利潤增速達 156.5%,但比起 2021 年中報的 178.08% 略有下降,換言之,禾邁股份增長動力在逐季衰減,后繼乏力的癥狀顯而易見。
其次,拆解禾邁股份的營收結構,從核心產品貢獻驅動來看,今年上半年,其微型逆變器及監控設備實現收入 4.43 億元,接近去年全年的收入,收入比列高達86.14%,而電氣成套設備的占比則不斷縮減,禾邁股份當前似乎已經出現營收滑向單一,而且過度依賴微型逆變器創收的風險。
這種跡象早在去年已經有所浮現,2021 年禾邁股份微型逆變器及監控設備實現收入 4.52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130.70%,其中微型逆變器銷售量約為 40.44 萬臺,相比之下電氣成套設備銷量僅為 3.28 萬臺,收入組合開始劇烈波動。
最后,進一步分析公司的營收來源情況,根據 2021 年財報,禾邁股份境內、海外合同收入分別為 3.67 億元、4.27 億元,占比分別約為 46%、54%。今年上半年,其境內、海外合同收入分別為 8139 萬元和 4.32 億元,占比分別為 15.84% 和 84.16%。令人驚詫之處在于,逆變器企業這種營收來源結構可能在不經意之間被成倍放大,成為引發資本市場“海嘯”的導火索。
8 月 30 日,多家逆變器相關的上市公司大跌,昱能科技一度跌近 10%,陽光電源(300274)、固德威、錦浪科技(300763)、上能電氣等也紛紛走低。而禾邁股份在開盤三分鐘內快速下跌,日內最大跌幅達16.15%,截至8 月 31 日收盤,股價下跌5.05%,已經失守1000元大關,“茅臺魔咒”再次應驗?
根據媒體報道稱,這或源于一則造假質疑。部分媒體報道顯示,逆變器企業海外銷售數據涉嫌造假。比如,某上市公司在 38 個已公布海關數據的國家中銷售總額約為 2.25 億元人民幣,但官方口徑為 17 億元人民幣;另一家為 2.6 億元人民幣,但官方口徑為 16 億元人民幣。
回看禾邁股份,上半年境外銷售金額4.32億元,同比增長142.49%。以此計算,該公司84%的收入依賴境外市場。倘若相關媒體的質疑不是空穴來風,逆變器企業海外銷售數據存在涉嫌造假的可能,頭部企業在這場造假風波中能否不被波及、置身事外,應該是當前熱衷于逆變器領域的投資者最為關切的頭等大事。
二、盛宴終散:誰為“最貴新股”買單?
關注逆變器領域的投資者,除了緊盯銷售數據涉嫌造假的最新進展,最為關鍵的,便是對逆變器領域的公司優中選優,攫取超額收益的同時避免踩雷,從性價比和安全邊際來看,逆變器龍頭錦浪科技和禾邁股份誰更勝一籌?
去年年底上市時,禾邁股份僅計劃募資5.58億元。但在兜兜轉轉之后禾邁股份最終定為557元/股,募集資金也變成了55億,比原計劃多募集近50億。
這也使得禾邁股份發行市盈率高達226倍,禾邁股份當時也被股民稱為“最貴新股”。若以天風證券(601162)5月初預測的禾邁股份全年凈利潤5.2億來計算,其估值也高達110.6倍。
估值高企的同時,禾邁股份控費能力卻并不出色,根據報表顯示,2022年上半年,“三費”中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均大幅提高,分別增加58.78%、74.36%。禾邁股份解釋稱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系市場推廣費和質保費增加以及經營規模擴大引起的人員及薪酬、房租、行政開支增加所致。
另外,研發投入全部是費用化支出,資本化研發支出在堪稱“費心費力”的半年報中難覓蹤跡。而且,“華麗”的半年報中不乏點綴,如果剔除45億現金理財所帶來的約0.68億元利息收入,禾邁股份半年報凈利潤還要大打折扣。
正是在這種風聲鶴唳的氛圍中,機構資金出逃的跡象日益明顯,小散似乎已忙著奪路而逃。實際上,上市之初,禾邁股份就因“最貴新股”、“大比例棄購”等異動被市場重點“監視”,一舉一動都會引起股民熱議。
客觀的講,禾邁股份上半年的業績盡管瑕疵不少,但是成長性和盈利慣性依舊不可小覷,但是后續業績能否具備可持續,能否支撐當前的高估值,這是不可回避、直接涉及投資者真金白銀盈虧浮動的首要問題。
一個可供參考的視角是,對比同為逆變器制造商的另一龍頭,錦浪科技上半年營收約24.41億元,同比增加67.96%,而禾邁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5.14 億元,同比增長 61.55%。由此可見,在成長動能相近的情況下,禾邁股份的營收規模僅為錦浪科技的五分之一,高低立判,而前者的市盈率卻遠在后者之上,禾邁股份估值過高的論點不乏堅實的依據。
無論是銷售造假風波甚囂塵上也好,還是“茅臺魔咒”再次應驗也罷,只要不想為“最貴新股”買單,參與禾邁股份這場“最貴盛宴”的投資者都該審慎警惕,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