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主體結構改造已完成,預計9月中下旬核心生產設備陸續進場。”為突破現有產能,杭州凱爾達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現有廠房改造裝修,預備投入全新的智能機器人生產線,深化數字化改造。
“在這個項目里,凱爾達充分利用公司現有技術,生產機器人手臂及控制器產品。”據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達產后,可形成年產工業機器人4400臺的能力。
凱爾達所在的位置,是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蕭山機器人小鎮。這是國內首個以“機器人”為概念的特色小鎮,集聚了集研發孵化、生產智造、工程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機器人全產業鏈企業。
機器人產業的集聚,讓數字化改革不再困難:要數字化解決方案,這里有大唐智能制造(杭州)創新中心;要機器人設備,這里有凱爾達、錢江等各類不同的機器人制造企業……
目前,蕭山機器人小鎮正在積極創建省級特色小鎮,已連續三年獲評優秀,并成功入選浙江省數字化示范園區、2018-2020年浙江省小微企業集聚發展優秀平臺、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杭州數字經濟十景、國家3A級旅游景區等名單。
不久前,該小鎮更是提出,要打造中國機器人全產業鏈發展高地,為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躋身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貢獻力量。
以“騰籠換鳥”拓出新天地
創建四年以來,蕭山機器人小鎮特色產業總產出年均增長9.3%,工業企業特色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1.5%,科技投入年均增長39.7%。
小鎮已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1家,規上企業61家,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3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省級未來工廠1家,產業基礎日益雄厚。
數不勝數的優質企業聚集,卻為小鎮帶來了苦惱:有限的空間,難以容納更多產業鏈上下游的項目入駐。須知,毗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位處省自貿區擴容區塊,小鎮是無數企業眼中的“寶地”。
為打破空間束縛,打開產業瓶頸,蕭山機器人小鎮將目光放在了舊廠房和低效企業。
通過存量廠房收儲等方式,小鎮拓展了近40萬平方米的產業發展空間。其中,硬科技創新中心經改造后于上半年驚艷亮相,建筑面積達24萬平方米,包括7棟建筑(5棟廠房、1棟食堂、1棟公寓)。
有了空間,新項目也接連入駐。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入駐硬科技創新中心的杭州翼菲機器人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就進入了廠內裝修階段。據企業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當前產品的月組裝量為50臺,滿負荷年產能可達2000臺以上。
截至目前,硬科技創新中心已引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家、浙江制造“品字標”認證2家,實現了傳統制造業到新興產業的騰籠換鳥。
同時,小鎮還積極通過對低效企業進行分類施策,破解產業低端、空間受限等瓶頸問題。在濃郁的氛圍下,天明國際主動轉型,已榮獲省級小微園區和市級標準化科技企業孵化器榮譽。
“產業大腦”與“未來工廠”
7月,省經信廳公布了第二批工業領域行業產業大腦建設名單,蕭山“機器人行業產業大腦”項目成功入選,是本次杭州市唯一一個入選的“產業大腦”。
蕭山“機器人行業產業大腦”是做什么的?蕭山機器人小鎮的回答是:立足機器人產業集群優勢,通過“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的區域產業互聯網平臺,融合企業側和政府側、貫通生產端和需求端,集聚“政產研用金”各方資源,全力破解行業痛點,打造引領浙江、輻射全國的機器人行業的產業數智能力中心。
簡單來說,這就是建立覆蓋數據“采、存、通、管、用”各環節的標準化數據倉,協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產業間、政企間、企社間的鏈接。比如上游企業擴大需求,下游企業可以根據實施數據反饋,調整生產節拍。
這與小鎮內正在建設的“未來工廠”在數據孿生領域正好契合。當前,大勝達包裝智能工廠、兆豐機電智能工廠已被列入省級“未來工廠”和培育名單。行業龍頭企業的“未來工廠”一旦與“產業大腦”接軌,產生的暈輪效益將更快輻射至全產業鏈。
“目前正扎實推進產業大腦相關工作,力爭五年內新上線工業APP應用50個,掌握智能機器人核心發明專利50項以上,建成1家省級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小鎮相關負責人說,從另一方面講,“產業大腦”和“未來工廠”的同頻共振,也為小鎮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目前,小鎮已引育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4800余名,包含院士3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研發機構1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院士工作站4家,側面推動了企業技術進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行業核心競爭力。
“產城人”融合發展的命題
從產到城,從城到人,這幾乎是國內開發區的“統一路徑”。為推動“產城人”融合發展,蕭山機器人小鎮卻是同步推進,不斷強化營商環境。
——在產上,以優質的服務,不斷助力機器人全產業鏈的強補鏈、鏈條。目前,已入駐凱爾達焊接機器人、錢江機器人、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翼菲并聯機器人、景吾服務機器人、西門子工業4.0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等多家知名企業,集聚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行業分類,涵蓋機器人本體制造、核心零部件制造、系統集成應用、智能制造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等機器人全產業鏈。
——在城上,投入約7.2億元建設產業配套綜合體和生活服務綜合體,投入3800萬元開展鴻興路改造和博展中心室外改造提升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市風貌;人才公寓、酒店、餐飲、購物等生活配套設施齊全,學校、醫院、社區等服務優質高效,免費wifi、智慧安防等數字化智能公共服務安全便捷,已形成一個舒適的“15分鐘生活品質圈”。
——在人上,營造最優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能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深入開展定向專訪活動,切實梳理、研究企業反映的困難問題,持續提升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能力,做好紓困解難工作。(記者嚴澤瑋 張瓊 黃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