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市值逾220億元的公司,其實控人年薪超300萬元,卻精心謀劃了一年多內幕交易,究竟最終獲利幾何?
這家公司就是金發科技(600143),其董事長袁志敏近因涉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已被立案調查。
從權威部門披露的案件詳情中,和訊財經經過梳理發現了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細節。此外,和訊還注意到,金發科技自2016年來,曾多次因為違規行為受到監管問詢與處罰。
在通常,那些屢試監管紅線的上市公司,往往或多或少是因經營不善、業績萎靡而打違規甚至違法的“小算盤”,它們寄希望于“盤外招”獲取不當牟利。
而令人意外的是,金發科技近年來的經營業務狀況卻頗有可圈可點之處,雖然其因外部因素沖擊,而導致近期經營業績承壓,但增長勢頭仍在。
自導自演內幕交易鬧劇 僅獲利30余萬被當反面典型
5月27日,新材料板塊上市公司金發科技發布公告表示,公司于2022年5月26日收到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袁志敏先生通知,因2016年涉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袁志敏被深圳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局立案調查,深圳市公安局對其出具《取保候審決定書》,決定對其取保候審,期限自2022年5月25日起算。
金發科技在公告中強調稱,“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袁志敏先生正常履職,公司經營運作正常、管理層穩定,公司董事會及管理層將確保公司各項經營活動正常進行。”
那么,這一件發生在6年前,如今仍在被公安機關調查的內幕交易案的具體案情為何?金發科技實控人袁志敏在其中又有哪些具體的違規操作呢?
證監會官網披露,監管部門曾于2019年就此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其中內容顯示,金發科技董事長袁志敏在2016年2月19日決定啟動員工持股計劃,并安排公司停牌事宜。隨后到了3月1日,金發科技發布《2016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的公告,計劃向袁志敏和員工持股計劃全額認購的定向資管計劃非公開發行股票,就在同日,金發科技復牌交易。
按照金發科技彼時的發行預案,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已占到發行前總股份逾6%,而實際上,最后發行數量也超過了預案中公告的股數。
值得留意的是,關于非公開發行股份及員工持股計劃等事項決議,金發科技在2016年3月1日之前并沒有在證監會指定的報刊、網站等媒體披露。因此,證監會認為,金發科技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具有重大性及未公開性。
令人頗感蹊蹺的是,從2016年2月3日,袁志敏開始籌劃員工持股計劃,到3月1日公司發布預案,全程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推進效率堪稱神速。而根據之后證監會查明的事實可知,袁志敏急于推動員工持股計劃的落地,其實是有自己的“小算盤”。
據行政處罰決定書內容顯示,袁志敏早在2015年年底,就向自己的好友王宗明的銀行賬戶中先后匯入3200萬元。
(圖片來源: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
為了掩人耳目,袁志敏還通過向第三方借款,再由第三方通過數個中間方幾近輾轉向王宗明提供資金,自導自演了一出資本鬧劇。
2016年2月2日,袁志敏致電王宗明,當日,王宗明和李某玲同時以本人名義開立了證券賬戶和三方存管銀行賬戶。
2月3日,王宗明將前述銀行賬戶部分資金轉入證券賬戶,并向袁志敏發送短信:“老板你好、昨天轉給工商聯450萬、股票賬號上各1350萬和1400萬,共計3200萬”,袁志敏短信回復王宗明:“好”。
在資金到位、賬戶開設完畢后,王宗明開始操作相關證券賬戶于2月3日到15日陸續買入金發科技的股票。與此同時,袁志敏也在公司緊鑼密鼓地推進著員工持股計劃及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
直到3月1日,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袁志敏,向市場突擊發布預案公告并復牌公司股票交易。
證監會就此指出:“在內幕信息公開之前,作為法定內幕信息知情人的袁志敏提供資金,王宗明操作涉案賬戶,二人共同交易金發科技的行為明顯異常,與內幕信息高度吻合,且二人不能合理解釋賬戶交易的異常性。袁志敏、王宗明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共同交易金發科技的行為,違反了……構成《證券法》第二百零二條所述的內幕交易行為?!?/p>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袁志敏的內幕交易行為,好友王宗明卻給出了不少頗為滑稽的申辯理由。
首先,關于資金問題,王宗明表示,袁志敏向其提供資金并不是為了安排內幕交易,而是為了償還債務。
至于向袁志敏發送短信稱 “老板你好、昨天轉給工商聯450萬、股票賬號上各1350萬和1400萬,共計3200萬”,王宗明竟然表示這是不小心復制粘貼了發給自己老婆的信息,并意外加上了“老板你好”四個字。
對于此類蒼白無力又令人捧腹的申辯理由,證監會在聽證時自然是一一駁回不予采納。
那么,作為一家市值超220億元的上市公司的實控人,袁志敏精心謀劃一年多,冒著巨大的風險折騰了一圈,最后到底掙了多少錢呢?
處罰決定書顯示:“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依據《證券法》第二百零二條的規定,我會決定:責令王宗明依法處理王宗明、李某玲賬戶下非法持有的金發科技,沒收袁志敏、王宗明違法所得327294.99元,并對袁志敏處以589130.98元罰款,對王宗明處以392753.99元罰款?!?/p>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和訊財經在金發科技2021年年報中查閱到,袁志敏去年的所得薪酬為384.55萬元。也就是說,其費盡心思、謀劃良久的內幕交易,最終帶來的違法所得還達不到自身合法薪酬的十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已將此案列為2019年證監稽查20起典型違法案例之一。證監會指出,此案表明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應當依法參與公司治理,推動公司聚焦主業,遠離內幕交易等違法紅線。
屢屢“作妖”觸碰紅線 五年“喜提”十余監管函
2016年對于金發科技來說,好像是某種神秘的轉折點。因為在此之前,金發科技從未有過逾越監管紅線的行為;而在此之后,金發科技卻屢屢“作妖”,多次違規踩踏監管紅線。
據和訊財經不完全統計,自2016年以來,金發科技累計收到監管部門下發的問詢函8份、警示函2份、行政處罰決定1份。而在其中,除了公司董事長涉嫌內幕交易一事,還有兩個操作引發了投資者與監管高度關注。
首先是在2017年,即袁志敏內幕交易風波剛發生不久后,金發科技對外披露了一則《關于對外投資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及相關補充公告,稱公司將對旗下全資子公司武漢金發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實業)的投資全部調整為債權,但享有武漢實業主要資產一宗建設土地(以下簡稱項目地塊)增值額4997萬元。
金發科技表示,公司將以該項目地塊增值額等出資,與關聯方廣東粵商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商高科)對武漢實業進行等比例增資,交易完成后分別持股49%、51%。
而關于這一項目地塊,金發科技在2015年才剛通過武漢實業出資競拍取得項目地塊使用權,原計劃引入關聯方粵商高科共同開發公司子公司武漢金發配套生活物業。
令一眾投資者質疑的是,公司為何只是為了開發子公司的配套生活物業,便決定將對旗下子公司投資的2.45億元由資本公積轉為對其2.45億元債權,并且出讓公司實控權給關聯方呢?
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資本公積的用途主要是轉增資本,將資本公積轉為股東債權的行為,不免令人質疑其有抽逃出資的嫌疑。
金發科技如此“試探”紅線的行為,自然引來了監管的關注。2017年5月5日,上交所就此事向金發科技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予以進一步披露說明。
(圖片來源:上交所問詢函)
面對問詢函,金發科技祭出“拖”字訣,向監管要求延期回復,并在公告中表示:“正在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要求組織回復內容,尚有個別問題的回復需進一步補充與完善,暫無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的時間內回復全部問詢。”
在經過一個多月內容準備后,到了6月17日,金發科技終于給出了一份看似“避重就輕”的回復,將一些此次關聯交易的關鍵點做了模糊處理。
例如:對于監管提出的:“請說明公司在目前階段將該項目大部分股權轉予關聯方粵商高科的主要考慮和原因”這一問題,金發科技在回復時的表述為:“基于以下原因,公司董事會決定引入關聯方粵商高科共同負責項目整體開發建設及運營?!?/p>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這是一個明顯偷換概念的操作,監管原意是質詢股權變動的合理性問題,公司回復卻變成了對外強調引入的合作方在哪些方面靠譜,從而回避了公司為何要出讓股權給關聯方的關鍵問題。
而縱覽全文,金發科技都未對“出讓股權給關聯方”的原因做出明確說明,只是在不斷強調,引入粵商高科能提升項目實施的效率并有效控制風險、發揮項目的服務效能,并使公司聚焦化工主業。
(圖片來源:金發科技關于回復上交所問詢函公告)
另外,關于將子公司2.45億元的資本公積轉為對其債權的行為,金發科技在回復中表示,是為了合理降低本次交易中上市公司承擔的稅務成本,有利于維護上市公司利益。
但耐人尋味的是,在這份回復問詢公告發布的同日,金發科技還發布了一份終止關聯交易的公告,稱經過全面、審慎、綜合的評估后,公司董事會決定終止與廣東粵商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關聯交易。
在回復監管質詢時“理直氣壯”的金發科技,似乎最后還是“慫”了,其通過終止被質疑的關聯交易,匆忙的為此事畫上了一個句號。
本以為經過多次教訓的金發科技,應該會在信披合規上加強管理,沒想到在2020年,公司又因信披不及時,“喜提”廣東證監局下發的警示函。
而金發科技這一次的違規行為,更是令投資者啼笑皆非。
(圖片來源:廣東證監局警示函)
據警示函披露,在2020年5月18日,金發科技對外披露表示,旗下子公司收到來自美國某公司9.75億美元的口罩采購大單。
如果換算成人民幣,這是一筆將近70億元的大單,那么這對金發科技又意味什么呢?
金發科技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在2019年的營收為292.86億元,而這一筆訂單的金額就占到了其前一年營收近四分之一。
如此重磅利好一出,金發科技股價當日直接跳空高開,一字漲停,收報12.88元。
隨后,金發科技子公司—廣東金發準備按合同約定向買方出售KN95口罩,但此時,公司表示,發現美國買方未按照約定支付采購訂單金額40%的前期款項,后續多次嘗試與買方溝通是否履約均未獲回復。
直到8月10日,金發科技發布《關于子公司特別重大合同終止的公告》,披露該合同訂單終止。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起因美國買方不講信譽而導致金發科技“空歡喜”的意外事件。
但實際上,美國買方早在7月10日便向金發科技發送郵件,表示要取消訂單,而對于這一合同變動的重大進展,金發科技竟在此期間一直未做披露,直到一個月后方才公告交易取消。
因此,廣東證監局向金發科技董事長袁志敏、董秘寧凱軍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業務基本盤態勢良好 著力發展主業前景仍樂觀
實際上,近年來在合規方面“劣跡斑斑”的金發科技,其經營狀況與業績態勢并不算差。
公開資料顯示,金發科技成立于1993年,主營改性塑料產品,是國內化工新材料領域產品品類最為齊全的公司之一。公司主要產品涵蓋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種工程塑料、碳纖維基復合材料、輕烴及氫能源和醫療健康高分子材料等。
在具體的業務板塊方面,改性塑料是金發科技主要的營收及盈利來源。該業務2020年至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204.08億元、253.28億元,增長態勢良好。
萬聯證券指出,隨著國內汽車輕量化趨勢的推進以及在家電等其他領域應用的多樣化,我國塑料整體改性化率正不斷提升,對于改性塑料的需求也將保持增長態勢,金發科技作為改性塑料領域龍頭企業,產品訂單量也隨之拉升。
此外,金發科技在降解塑料領域的布局也頗有可圈可點之處,當前隨著國內雙碳戰略的推進和“禁限塑”的實施,國內可降解塑料需求快速增長,據萬聯證券測算,到2025年國內可降解塑料需求將增長至284萬噸。
而金發科技是國內最早布局可降解塑料的企業之一,產品涵蓋PBAT/PBS、PLA及其改性材料,公司自主研發生物降解共聚酯產業化集成技術,目前具備18萬噸/年的PBAT樹脂生產能力。據年報披露,金發科技2021年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產品銷售7.97萬噸,同比增長22.28%。
從去年總體的經營情況看,金發科技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401.99億元,同比增長14.7%;實現歸母凈利潤16.61億元,同比下降63.8%。銷售毛利率為16.6%,同比下降9.2百分點;銷售凈利率4.1%,同比下降9個百分點。
對于公司在去年增收不增利的現象,金發科技將原因歸結為上游原料價格大漲,以及在全球范圍出現的供應鏈危機。結合金發科技2021年的費用率來看,也能印證其觀點,公司去年的公司銷售、管理、財務費用率分別為1.4%、7.0%、1.9%,整體占比與變動均不高。
國海證券(000750)分析指出,2021年金發科技改性塑料產品的主要原材料(聚烯烴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工程樹脂)的采購平均價格為11219.81元/噸,同比上漲20%;新材料產品主要原材料(丁二醇、精對苯二甲酸、精己二酸、癸二胺)的采購平均價格為13617.60元/噸,同比上漲92%;綠色石化產品主要原材料(低溫丙烷、混合碳四)的采購平均價格為4286.52元/噸,同比上漲41%。
由此可見,正如金發科技在年報中所言,原料價格上漲導致價差收窄,確實在期內給公司的利潤空間造成不小侵蝕。
但原料價格上漲與供應鏈危機終究是短期影響,因此不少券商均認為,當外部環境有所改善后,金發科技的業績表現會快速回暖。
不過,當下金發科技的股民們還在苦苦的煎熬當中,公司的短期業績承壓又遭遇監管風暴,其股價因此嚴重受挫截。截至6月1日,金發科技股價收報8.89元,相較去年一季度觸及的31.91元的高點,已跌去逾七成。
對眼下的金發科技來說,相較于屢屢觸碰監管紅線多次受罰,拿出對中小股東負責任的態度,聚焦主業,更好推動公司發展,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