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茶員工近日向媒體爆料稱,公司近期正在進行內部裁員,比例高達30%。隨后,喜茶公司方面否認了大規模裁員的情況,并強調年前少量人員調整是基于業績作出的人員優化。
不過,“喜茶將裁員30%”的話題還是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了不少關注和議論。有市場聲音認為,2022年將是新式茶飲企業集中沖刺上市的關鍵一年,頭頂行業頂流光環的喜茶密鑼緊鼓籌備上市的傳聞早已此起彼伏,因此有分析認為,上述裁員消息或許并非空穴來風,也許是喜茶為上市鋪路的舉措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內新式茶飲代表企業之一的喜茶,在被爆“大比例裁員”之前還因產品降價、監管違規等問題受到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關注。
公司強調“人員優化“,外界質疑為上市做準備?
2月9日,媒體報道稱,從多名喜茶員工處獲悉,喜茶近期正在進行內部裁員,裁員比例高達30%。
報道指出,實際上喜茶的裁員計劃早在年前已經啟動,并且年后還會有下一步裁員動作。此次裁員主要涉及兩個部門,其一是信息安全部門,裁員比例為100%;其二為門店拓展部門,裁員比例為50%。被裁的員工將得到正常N+1補償,也可以選擇內部調動去其他部門,比如技術崗轉業務崗等。
此外,據部分喜茶員工反映,公司今年全體員工均無年終獎,另一種說法則是“延期發放”。
“公司今年的業績不好,雖然在賺錢但是凈利潤在負增長。精簡人力可以讓財報好看一點,提前為上市做準備?!币晃灰央x職的喜茶前員工向媒體坦言,喜茶此次裁員是為了縮減人力成本,以彌補擴店之后利潤下滑的尷尬。
消息一出,“喜茶將裁員30%”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當日晚些時候,喜茶方面連夜就裁員和年終獎部分予以否認,相關負責人強調“傳聞皆為不實信息”、“年前少量的人員調整為基于年終考核的正常人員調整和優化“、“員工的年終獎于春節前正常發放至員工手中”。
不過,這名人士對報道中提到的“可以選擇內部調崗,從技術崗轉業務崗”沒有進一步澄清,這引發了部分網友吐槽:“技術崗轉業務崗不就是在逼人走嗎?”
值得注意的是,“技術崗”恰巧屬于上述報道中計劃全員裁撤的信息安全部門。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是“高端“還是”低級“?
此次“裁員”事件再次將喜茶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實際上,在此之前,喜茶就曾因食品安全等問題頻頻被曝光。
按市場定位劃分,目前國內新式茶飲行業可細分為高端、中端和低端三種類型。從均價20元以上的售價來看,喜茶屬于高端行列。不過,作為新式茶飲界的高端品牌的喜茶,在食品安全方面顯得似乎不那么“高端”,頻繁犯“低級錯誤”。
去年8月29日,喜茶店員誤將陳列道具當做飲品出售給顧客,導致顧客喝下有毒物質后入院洗胃三次,此事引來消費者對喜茶的一片質疑。
同樣是在去年,南京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夏日冷飲專項抽檢時,檢出喜茶旗下5批次產品有食品安全問題,其中,3批次果茶取樣自中山路分店,1批次食用冰和1批次純奶茶取樣自珠江路分店,喜茶珠江路分店食用冰還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另外,喜茶4款果茶/奶茶的菌落總數全部高于相關標準,其中3款檢出了大腸菌群,存在微生物污染。
而在2019年,喜茶更是在一個月內接連爆出多起食品安全不達標事件。
據監管部門公告,2019年5月9日,廈門市思明區市監局在喜茶萬象城店發現存在多項衛生不合格情況,責令商家立即整改。
彼時,喜茶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致歉聲明,表示“將在全國范圍內采取加強管理的措施”,“避免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
話音剛落,短短半個月后就有消費者曝光在喜茶濟南和諧廣場店購買的飲品中喝出蒼蠅。此外,據媒體報道,同年5月31日,喜茶蘇州圓融店因食品安全問題被封,蘇州另一家喜茶店也在當日被責令整改。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不得不令人聯想喜茶是否內部管理混亂,這才“錯而改之,復又錯之”,陷入安全問題循環怪圈。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新浪財經關于喜茶裁員的報道中就有員工表示,公司內部存在拉幫結派、制度不明晰、管理混亂問題。
食品衛生安全堪稱食品行業“生命線“,但作為新式茶飲高端品牌的喜茶卻頻繁被爆出食品安全問題。受到疫情影響,新式茶飲行業也面臨不小的壓力,作為日常生活中的非必需品,消費者消費意愿本就有所下滑,如果喜茶在品控上繼續“犯錯”,或將遭到消費者用腳投票。
“賠本賺吆喝”成行業新常態 600億高估值能否撐得起?
有研究表明,喜茶所處的新式茶飲行業市場正在經歷階段性放緩。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新式茶飲行業增速為26.1%,2021-2022年增速下降為19%左右。
通常,一個行業進入增速放緩階段,行業內的企業營收也會受到影響。面對新式茶飲行業增速放緩,有的品牌選擇漲價,通過增加單杯茶飲利潤的方式實現營收,如前段時間爆出員工薪資低的網紅茶飲品牌茶顏悅色。
喜茶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2022年開年,喜茶宣布對部分產品進行降價,其中,純茶類降價3-5元、5款水果降價2-3元、芝士降1元。
實際上,目前國內新式茶飲行業利潤率并不高。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新式茶飲行業研究報告2021》數據顯示,因為中國新式茶飲成本占比較高,刨除原材料成本、門店運營成本和第三方外賣平臺等在內的相應服務成本后,茶飲企業自身利潤率約為25%。
并非每家新式茶飲企業都能達到25%的利潤率,以喜茶的競爭對手奈雪為例,其財報披露,2021H1公司門店經營利潤率為19.2%,而2020年僅為12.2%。
需要注意的是,利潤率偏低,凈利潤或許還會更低。還是以奈雪為例,2021年上半年,奈雪的營業收入為21.26億,凈利潤卻只有4820萬,營業凈利率僅為2.2%。這意味著,每售出一杯30元的茶飲,奈雪大約可以獲得凈利潤0.66元。
那么,在新式茶飲凈利潤如此慘淡的背景下,喜茶降價的意圖是什么?或許我們可以從市場占有率的角度去尋找答案。
據艾瑞咨詢數據,2021H1中國36.1%消費者可接受新式茶飲的單價區間為15~20元,19.5%為11~15元,17.8%為21-25元,12.6%為25~30元,只有少數消費者購買時接受單價在31~35元之間或35元以上的新式茶飲。
可以看到,能接受20元至35元價位茶飲的消費者僅占30%左右,而喜茶80%的茶飲價格處于這個區間范圍內,覆蓋目標人群較少。
而實際能接受20至35元價位的消費者比例還要更低。數據顯示,以喜茶、奈雪、樂樂茶為代表的高端茶飲品牌僅占有中國新式茶飲行業7.7%的市場份額。分攤到各家高端茶飲品牌身上,消費者群體范圍進一步縮小。
因此,不難理解喜茶的降價舉動。有高端茶飲品牌身份加持,同時兼具親民的價格,或有利于喜茶擴寬市場,增加營收。
降價策略似乎很快見效,久謙中臺數據顯示,自2022年1月,喜茶營業收入約為4.898億元,環比增長11.19%。不過不排除有春節期間消費者消費欲望上漲的因素,僅春節假期(1月31日-2月6日),喜茶營業收入約為1.073億元。
然而,營業收入上漲不等于凈利潤也同步上漲,“賠本賺吆喝”的情況也可能出現。
假設喜茶降價前的營業凈利率和奈雪相同,均為2.2%。那么,每以原價32元賣出一杯芝芝莓莓,喜茶將獲得凈利潤0.7元;而在降價1元后,每賣出一杯芝芝莓莓,喜茶或倒虧0.3元。
不過,以上只是以奈雪的數據來推算喜茶得出的結果,并非喜茶的真實寫照。截止目前,喜茶降價是否會對公司凈利潤造成影響尚不明確。
值得一提的是,喜茶目前估值600億,考慮到目前新式茶飲行業面對的盈利困境,加上前述的諸多負面因素,喜茶能否撐得起600億高估值?這是擺在喜茶及其投資方面前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