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疫情出現的隔離險,近期在網絡俏銷,然而在火爆銷售背后,理賠糾紛、過度宣傳等一些列問題也出現集中爆發。對此,銀保監會緊急出手,要求保險公司規范對相關產品的宣傳銷售行為,不得以博取消費者眼球為目的,進行片面宣傳和惡意渲染炒作。
多款隔離險火爆上市
所謂隔離險,是指投保人若在保障期內因為新冠疫情而被隔離,則可在隔離期內享受津貼補助的新型特色保險產品。當前,市面上常見的隔離險往往是一年期以內的意外險,多家保險公司都推出了相關產品。據統計,這些產品月均保費六元至十幾元不等,隔離津貼從150元/天到1000元/天不等。
隔離險在售界面中,往往以“最高賠付500元/天”等較為醒目的字體吸引著消費者,讓消費者感到“買到即賺到”。雖然各家產品的保險責任,保障范圍、保障期限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社交平臺均出現以“隔離賠付、隔離躺賺”等詞匯作為賣點,引得不少消費者哄搶。
隔離險熱賣之余頻惹爭議
在“隔離險”產品火熱營銷的同時,也有不少已投保的消費者表示,理賠并沒有廣告中說的那么容易,一些已參保的消費者在投訴平臺上反映該類產品理賠困難、退保費率高等問題,投訴的重點在于“被隔離卻沒有產生理賠”“退保手續費高昂”“理賠證明材料苛刻無法提供”“強制購買”等方面,隔離險陷入范圍窄、免責多、理賠困難等一系列困境。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造成理賠困難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投保者盲目投保,未清楚理解合同要點就直接買入;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保險公司為了控制理賠風險,將產品免責條款細化,縮小理賠范圍,增加理賠限制條件。
從產品端來看,“隔離險”是新險種,在產品定義、理賠條件等各方面都沒有專門的監管細則,因此具有模糊性和混淆性,且該類產品多為線上自助購買,很容易導致消費者在未充分理解條款的情況下盲目下單。
監管及時出手規范隔離險
近期,隔離險爭議愈演愈烈,不少媒體報道中都提到“隔離險”存在不如實宣傳、理賠困難等問題。對此,銀保監會及時出手,就規范“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發布緊急通知。
銀保監會表示,保險公司應端正經營理念。公司在開發設計保險產品過程中,應切實做到以人民為中心,以保險消費者實際需求為基礎,在綜合考量可保利益和風險程度的情況下,依法依規開發產品,合理設定責任免除和理賠條件。
同時,保險公司在宣傳銷售上述產品的過程中,不得通過欺騙、隱瞞或者誘導等方式,對保險產品的保障責任等重要情況作出容易引人誤解的宣傳或者說明,不得以博取消費者眼球為目的,進行片面宣傳和惡意渲染炒作。要加強對合作機構、平臺、渠道的管理,持續監測其宣傳行為,一旦發現有片面宣傳和渲染炒作的,立即制止并終止與其業務合作。
此外,通知還要求險企提示說明到位。保險公司在產品銷售過程應充分履行說明義務,對保險責任、責任免除以及理賠條件等進行充分說明,并依法依規對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