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居民平均在39.7歲開始考慮養老,人均養老消費預期為100.6萬元。12月23日,大家保險集團發布《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1)》顯示,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養老規劃。83.1%的受訪者傾向于為自己或家人選擇城心養老,相比同等檔位的城郊養老機構,愿意為城心養老機構支付平均約13%的溢價。
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養老規劃
報告顯示,58.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良好”,27.1%處于“亞健康”狀態。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慢性病的人數較多,分別占11.9%、7.2%,未來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將越發突出。40歲時,人們健康狀態出現拐點,身體不再是“亞健康”狀態,“真正”的病患開始出現,患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的比例逐步增加。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為養老做規劃。從年齡來看,50~59歲群體中48%的人已經開始養老規劃并付諸行動,40~49歲群體中有養老規劃和行動的占比為44%,盡管在30~39歲群體中有養老行動的占比僅為39%,但九成已經開始養老規劃。
從養老規劃來看,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梯度:第一梯度(50%左右)是鍛煉身體與定期體檢,第二梯度(40%左右)是賺錢與理財,第三梯度(30%左右)是查詢養老信息與考察養老機構,第四梯度(15%以下)是打理房產?!板憻捝眢w”“賺錢存錢”是受訪者做出的最積極養老規劃,購買養老保險目的多為“收益與回報”。年長人群參觀養老機構者開始增多。
人均養老消費預期為100.6萬元
受訪者預計自己養老花費平均在100.6萬元。不同年齡對養老花費認知不同,越年輕的人群對養老花費的預計金額越大,30~39歲人群預計養老花費122.1萬元。隨著年齡增大,預計養老花費逐步減少。
從養老費用的來源看,依靠“退休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的比例為74.6%;依賴“銀行理財、存款等”的比例超過50%,靠“保險”收益養老的比例為33.4%,通過“子女供養”而獲取養老費用者占比27.6%。
雖然不同人群的養老費用來源渠道相似,但構成比例略有差異?!?0后”依靠“理財”者多,通過租或售“房產”補充養老費用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齡段人群。“50后”“60后”養老費用來源大部分還是靠存款和國債。高收入人群的資產管理比較均衡,養老費用的來源“理財、存款、保險收益”比例均高于其他人群,對“子女供養”的依賴度也低于其他人群。
城市居民選擇養老機構的意愿顯著增強
在養老方式的選擇上,城市居民選擇居家養老的仍為主流,占比52.9%,但26.5%的人群選擇社區養老,20.6%的受訪者希望去機構養老(含旅居養老和海外養老),城市居民選擇養老機構的意愿顯著增強。
城市居民之所有選擇機構養老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養老機構能夠提供更專業的照護(52.2%);第二,養老機構中老人比較多,可以在一起活動(48.1%);第三,住在養老機構能夠減輕家人的照顧負擔;第四,可以滿足不同狀態的照護需求。
此外,對于每種養老方式的花費,受訪者均有明確感知,并給出了相應的預計金額。
非活力階段老人首選城心養老模式
受訪者選擇“理想的養老機構”時,主要考慮因素包括機構位置、周邊環境、交通情況,以及是否有配套醫院。83.1%的被訪者中愿意為自己或家人選擇城心養老,其中23.8%的受訪者非常愿意。
按年齡段分析,老人在80歲以上這個年齡分組中,69.7%的人選擇城心養老,30.3%的人選擇城郊養老,年齡越大對城心養老的接受度上升趨勢明顯,非活力階段老人首選城心養老模式。
在受訪者看來,“城心養老”與“城郊養老”差異明顯,認為“城心養老”的優勢包括“離市中心近,生活便利,交通便利”(34.5%)、“方便子女/親人探望”(32.6%)、“熟悉的生活圈/社交圈”(27.4%)、“開放的環境,和城市融為一體”(26.1%)、“臨近三甲醫院”(25.5%)、“離家近”(17.7%)。
在與養老結合的保險權益方面,“80后”對“養老機構的保證入住資格”最重視(40.9%),擔心自己老去時“一床難求”;“70后”對“養老機構的月費打折”權益最感興趣,占比35%;“50后/60后”最喜好的兩項權益是“就醫綠色通道”和“定期體檢”;一線城市更關注“養老機構保證入住資格”;普通收入人群更看重“養老機構的月費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