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和訊科技類上市公司(SGI指數)2021年度白皮書》重磅發布。白皮書顯示,科技公司在機構持股方面的表現異彩紛呈。2019年、2020年SGI指數公司平均機構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24.50%、26.18%,2021年三季度躍升至29.95%,遠高于創業板及科創板。
目前,SGI指數公司機構持股總市值為2.40萬億元,平均機構持股數量為2184.72萬股。
通過機構持股占比和數量,我們發現機構們更偏愛新能源、新醫療行業公司。其中,超過1500家機構持股寧德時代(300750,股吧),持股市值高達7000億元人民幣;其次是隆基股份(601012,股吧)、愛爾眼科(300015,股吧)、邁瑞醫療(300760,股吧)、通策醫療(600763,股吧)、泰格醫藥(300347,股吧)和智飛生物(300122,股吧)。
上述兩個行業無疑是當下熱門題材,皆是因為疫情。由疫情引發的全球缺芯和產能供給需求失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更是持續高景氣,產業鏈公司備受機構青睞。
而在新醫療領域,機構則多偏好CXO和醫療服務板塊。從2021年三季度機構加倉泰格醫藥,加倉幅度超過80%,愛爾眼科加倉幅度提升了48%,通策醫療的加倉幅度也有45%。不過對于大開大合的醫藥股,相比于前兩年,目前的醫藥制造及服務板塊處于一個估值修復期。
值得注意的是,機構持股占比高的公司,代表了當前投資的熱度和對行業前景的看好。但從市場的角度看,高估值往往對短線資金更具吸引力,資金追求市場溢價的地方通常泡沫也不小。
對企業來說,如何吸引資本的更多關注,是一項需要習得的能力。但不必依據機構在投資組合中的風險喜好,一味的追求高估值,而是重點應放在加強公司自身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上。
另外,SGI梳理發現,機構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前十的科創板公司,有近一半的公司70%的流通股被機構持有,其中,機構持股占流通股最高的是新裝備公司龍騰光電,為83.73%。而這背后是國內公司依托核心技術加快進入到了全球供應鏈體系中,釋放潛能。
頭部科技公司掌握了市場大部分資源,而在注冊制下,加入A股淘洗的上市公司總不乏有基本面,追求規模和高成長性的中小市值公司,這些公司能否在資源匹配中也能得到一些機會?
在和訊SGI指數公司池中,萬億市值公司屈指可數,千億市值公司數量不到20家。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在較好基本面以及資本加持下有望進入千億市值行列,如思瑞浦。進入到華為鏈后,思瑞浦迎來一次迭代升級的機會。
當然,對于部分科創企業存在關鍵技術不強,產品同質化嚴重,產業發展低端化的劣勢,機構也不愿駐足。以優刻得為例,公司上市之初備受市場青睞,市值一度突破500億,但到目前公司股價低迷,市值只有100億左右。主要是因為公司盈利能力變差,凈利潤持續大幅下滑,2020年大幅虧損3.43億元,最新和訊SGI指數得分僅57分。
不過目前仍有10余家機構持倉優刻得,持股比例57.35%,持股市值59.51億元,持股數量1.83億股。
云服務行業是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巨頭企業各方面的明顯優勢,往往嚴重壓縮其他廠商生存空間。若政策能夠引導市場格局逐步改變以及企業走差異化發展戰略,將能夠在自己擅長的垂直領域做強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