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身份證認購”、“男生一生僅能定制一枚”等宣傳噱頭,讓DR鉆戒賺足了流量。但是,在近期被爆出存在可冒用身份進行購買等問題后,事件引發市場一片嘩然,同時,也將作為DR鉆戒背后經營“主體”的迪阿股份推到了聚光燈下。
作為一家擬上市企業,迪阿股份2020年的經營業績出現逆行業趨勢大爆發的搶眼表現,引起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和興趣。
另外,公司在上市前夕疑似連續“突擊分紅”的舉動,以及多年前與合伙人的一段塵封往事,也同樣引人注目。
令人稱奇的營收“高光時刻”
2020年,可算是迪阿股份營收表現的“高光時刻”。
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實現營收24.64億元,同比增長48.06%。在疫情之下,這一表現與整個行業其他同業的同期業績形成鮮明反差——同樣是在珠寶行業界赫赫有名的周大生(002867,股吧)、周六福、萊紳通靈(603900,股吧)、恒信璽利(I DO公司主體)4家公司,在同期營收情況均出現下滑,平均跌幅為6.16%。
從迪阿股份的營銷渠道來看,雖然其已經完成天貓旗艦店、京東旗艦店等線上渠道的布局,但是主要營收依舊來自于線下門店。資料顯示:2018年-2020年,公司線下門店的收入占比分別為89.16%、92.33%和90.89%。
對諸多行業來說,新冠疫情肆虐的情況下,線下渠道受到的沖擊最為顯著。另據統計,疫情之下,全國結婚登記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影響。2018-2020年,全國結婚登記數量分別為1014萬對、927萬對、813萬對,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2020年更是近5年來下降幅度最大的年份。
由此,投資者不禁要問:以經營線下婚戒、鉆戒訂購的迪阿股份,到底如何能夠在這種糟糕的行業局面下仍能錄得逆勢增長?
在招股書中,迪阿股份這樣說到:“2020 年,發行人對品牌傳播渠道進行大力優化,推廣效果顯著,品牌驅動業務發展的動力得到大幅提升?!?/p>
這一點在其銷售費用一項上有所體現:2018年-2020年,行業主要競爭對手的平均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9.59%、20.69%和25.6%,而迪阿股份銷售費用分別約5億元、6.74億元、7.2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是33.32%、40.51%、29.58%,均高于行業平均值。
不過,如果細看2020年銷售費用一項,就會發現迪阿股份的銷售費用率實際僅較主要競爭對手的平均值高出4%,但其卻能夠實現在營收上的“大幅度超越”如此“高效”,令外界多少有些難以置信。
“新消費品牌”真實粉絲值的奧妙
對于業績“搶眼”表現,迪阿股份在招股書中認為,“公司業績表現與以品牌勢能建設和 DTC為代表性特征的新消費品牌相近,具有合理性?!边@些所謂的新消費品牌包括貝泰妮、泡泡瑪特、完美日記。
迪阿股份之所以能夠將自己定位為“新消費品牌”與其龐大的互聯網粉絲密切相關。從公開數據來看,迪阿股份旗下品牌“DR鉆戒”在微博擁有超過400萬的粉絲數量,大大超過同為“新消費品牌”的泡泡瑪特、完美日記。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迪阿股份擁有龐大粉絲數,但其日?;钴S程度并不高。
截至2021年11月24日15點的微博數據顯示,DR鉆戒的粉絲數量數倍于完美日記和泡泡瑪特,但是從最近10條日常微博的轉發、點贊、評論總數上卻大幅落后于兩者。(為保證統計日常微博數,完美日記兩條轉發數超過1800次的活動微博已從數據中剔除。)
簡單對比一下,DR鉆戒的粉絲數多達404萬,是完美日記的6.9倍!但評論總數僅相當于完美日記的1/6,這其中有多少真實粉絲值,其中的奧妙又在哪里,確實令人玩味。
產品主要“委外”VS屢遭消費者吐槽
對于消費企業而言,產品質量和口碑是最重要的保證。
就迪阿股份而言,公司產品主要依靠委外加工,并不自行進行生產,更缺乏自主設計。從研發數據來看,公司研發投入占比極低,常年不足營收比例的1%。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公司產品全部委托外部,其質量問題似乎就不可避免。
公司招股書顯示,迪阿股份經各地工商部門、消費者協會等轉發的涉及產品質量、售后服務消費者投訴累計38 起,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及售后服務的投訴為476 起。
2018年-2020年,迪阿股份共有8批次產品(累計50件貨品)在檢測過程出現委外加工商提供的副石為疑似合成石或合成石的情況。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產品質量的問題進一步被具現化。從最近兩條投訴內容來看,消費者的投訴理由均為鉆戒掉色,發生時間均為產品購買后的半年內。
在產品問題之外,DR鉆戒的收費問題也收到消費者投訴。據悉,有消費者訂購鉆戒后第二天后悔了,雖然仍處于“7天無理由退換退款”時間,但最終卻被扣除了300元定制費用,咨詢客服得到的回復竟是“定制費用以后您再購買我們的產品免費定制,所以這個費用不退?!?/p>
定制費不退還,下次購買產品再使用,這算不算一種“綁架消費”?
黃普,創始團隊不能回避的名字
迪阿股份的前身是“深圳市戴瑞珠寶有限公司”,戴瑞Darry珠寶品牌名也正是源于此。不過,在“DR”品牌的背后卻是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糾葛。
翻查裁判文書網可見,在第(2019)京73行初407號行政判決書中,涉及到兩個人,一人名為黃普,一人名為張國濤,即迪阿股份實控人。
在這份判決書中,黃普表示,2008年自己與張國濤認識,并于2009年組建了合伙團隊共同創業。創業的點子來自于黃普早年炒股的見聞,創業早期的花費基本由黃普支付。2011年,兩者卻發生了決裂,張國濤拒絕黃普對其公司登記入股。2014年黃普繼續想要加入張國濤的公司,依舊被拒絕。
黃普認為,戴瑞Darry珠寶品牌名的創意產生于2011年,應屬于雙方的合伙財產,為了證明自己所言的真實性,黃普還提供了與張國濤的通話記錄。
被問及此段歷史糾紛是否對公司未來經營造成影響,迪阿股份“以招股書和聲明文件已有說明,目前暫不方便”為由,未予正面回應。
“突擊分紅”后募資3.8億用于“補血”?
撇開這段塵封往事,再看目前迪阿股份的實控人——張國濤,其上市前的操作也頗有看點。
招股書顯示,此次迪阿股份謀求上市,是希望從市場募集3.8億資金用于補充公司運營資金。值得留意的是,在上市之前,迪阿股份卻連續多年突擊進行巨額現金分紅。
在2017年-2020年,迪阿股份先后進行了4次分紅,金額分別為0.8億、1.5億、0.9億、1.2億,累計額達到4.4億元。尤其是在2018年,迪阿股份當期凈利潤僅為2.72億元,卻“豪爽”拿出1.5億元進行分紅,分紅率高達55.15%。
以張國濤、盧依雯夫婦合計持有迪阿股份 98.245% 股份來看,實際上這四次分紅的最終流向也自然是張國濤夫妻兩人。
高額分紅的背后還需要注意迪阿股份的流動資產構成。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期間,迪阿股份用于購買理財投資相關的金額分別為1.97億、3.43億、9.22億,占貨幣資金的比重分別為31.60%、38.80%、56.93%,無論資金總量還是貨幣資金比重都處于快速增長的狀態。尤其在2021年一季度,由于公司投資理財的支出大幅度增加,導致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1351.54%。
由此,一邊廂,迪阿股份聲稱希望通過市場募集3.8億元補充流動性,另一邊廂卻連續進行大額分紅的同時又在大幅增加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量。這些舉動不禁會引起投資市場的關注:迪阿股份真的“缺錢”需要通過IPO“補血”嗎?通過上市募集資金真的會全部用于公司運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