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網站顯示,正著手沖刺科創板的禾川科技迎來申請新進展,其將于11月19日上會審議。
資料顯示,禾川科技成立于2011年,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工業自動化控制核心部件及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工業自動化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應用集成。
需要注意的是,禾川科技在兩年前就曾試圖登陸資本市場。2019年4月,其與華泰聯合證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并報送了輔導備案文件,但該次計劃最終于當年年底終止。禾川科技當時給出解釋稱,終止決定主要鑒于公司戰略發展需要。
此次時隔一年再次沖擊,禾川科技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過低市占率仍是硬傷,發展底氣有多少?
雖說主營業務屬于目前重點打造的“高端裝備制造”,但這似乎仍無法彌補禾川科技市占率過低的硬傷。
招股書顯示,禾川科技主要產品包括伺服系統、PLC等。根據MIR睿工業的數據,禾川科技伺服系統市占率為3%,且PLC市占率更是僅為0.44%,均處于較低水平。
現階段下,禾川科技想要突破日前市場格局也存在較大的難度。首先,不論是伺服系統還是PLC,外資企業占據著市場上很大一部分比重,分別占有國內市場45.3%和79%以上。其次,雖然禾川科技稱其在國產品牌中位列第二,但與首位的匯川技術(300124,股吧)中間有著較大差距。數據顯示,匯川技術去年營收115.11億元,且今年上半年營收已達82.74億元,相較于此,禾川科技去年全年收入5.44億元,遠不及匯川技術半年的業績。
并且,禾川科技在招股書中也稱,雖然公司產品性能方面已基本和匯川技術持平,但相比國外龍頭公司,公司在產品運行精度、穩定性、品牌知名度等多個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并且尚未應用到半導體、高端數控機床等高端領域。
能夠看出,禾川科技面臨的市場開拓和市場競爭問題頗為嚴峻。當然,目前過低的市占率并不代表將來的發展情況,另一方面也顯現禾川科技將來的成長空間十分巨大。那么,禾川科技在后續發展上又有多少馬力呢?
研發投入高過產出,技術實力有幾分?
眾所周知,對于禾川科技這樣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驅動力的核心在于產品,而產品依托于公司的研發技術。相關數據顯示,禾川科技的確十分重視在技術研發上的工作和投入,不過從研發結果進一步來看卻值得商榷。
根據招股書顯示,禾川科技近三年的研發投入逐年增長,分別為3,181.59萬元、4,546.99萬元和6,740.71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1.24%、14.53%和12.39%,顯著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對此,禾川科技表示,主要由于公司注重研發驅動,不斷加大研發力度,同時不斷加深產業鏈上下游的研發。
不過,在此大力度的研發投入下,禾川科技擁有的專利項卻不及同行業公司。根據招股書,禾川科技目前共擁有154項專利,但其中僅有18項為發明專利,剩余均為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而發明專利往往才是一個企業是否具備高創新實力的體現。通過梳理,相較于禾川科技,同行業的信捷電氣(603416,股吧)、正弦電氣、偉創電氣和匯川技術截至去年底則分別持有發明專利34項、22項、21項和365項。
其次,關于禾川科技所擁有的58項軟件著作權,在除持有數量較多的匯川技術外,禾川科技同樣高于其他同行業公司。不過,在這些軟件著作權中,卻顯示僅僅只有5項發表。那么,對于其他大多數軟件著作權,為何不進行發表不免讓人疑惑。對此,截至發稿日,禾川科技未做出表示。
此外,關于禾川科技近三年間的研發成果轉化,似乎也跟不上其研發投入。資料顯示,在禾川科技全部的23個研發項目中,目前不僅仍有11個項目處于在研中,并已累計投入了1億元,而且在已結的項目中,顯示實現量產的項目僅有3個。
招股書中多處不實表述,信披可信度有多高?
然而在外部競爭和內部驅動似乎都不太具備實力的情況下,禾川科技的招股書卻顯得十分有底氣。
在其招股書中,禾川科技在描述其所處市場地位或核心技術時,多處使用“國內一流水平”“國產品牌中位列第二”“進口替代”“國內領先水平”“達到國際水平”“行業內少有”“國內少數”等類似表述標榜自己。
除了多處夸張表述以外,禾川科技還在此前招股書中關于生產和產品的描述存在多處信息披露有誤的問題。
具體來看,禾川科技曾稱其生產和產品“核心部件全部自產”、實現了工業自動化領域“信息+控制+驅動+執行傳感+機電一體化”的全覆蓋,以及“全流程工廠”“完整產業鏈”與“公司主要負責生產工序中的組裝和測試環節”。 但這與禾川科技披露的詳細情況出現矛盾,與客觀情況并不相符。
關于表述的問題,上交所在先后的問詢函中均有指出。對此,禾川科技的回復函顯示,目前其已對上述缺乏客觀依據支持、權威性不充分的相關信息披露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