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2城第二輪土拍規則調整,品質競爭已成為多城土拍市場的標配。企業自身活力、產品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塑造正成為引領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
為此,和訊網將推出《穿透產品力:競品質時代的現實與夢想》特別策劃,對房地產行業品質競爭進行全面拆解,同時深度剖析樣本企業在品質提升方面做出變革措施及階段性進展。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一,2020年裝機量占全球的44%;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制造企業營業收入529億元,同比增長41%……這是來自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數據。
上述數據說明,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規??焖僭鲩L,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而在各行各業智能化需求持續釋放的環境下,機器人業務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對于這一發展趨勢,龍頭房企碧桂園在三年前成立了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智林”),聚焦建筑機器人、BIM數字化以及新型建筑工業化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應用,開辟了一條高科技領域的新賽道。。
截至2021年10月底,博智林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3422項,獲授權1543項;相關研發產品相繼斬獲中國專利獎、IF設計獎、紅點獎、紅星獎、金蘆葦獎等眾多獎項。公司在研建筑機器人51款,其中絕大多數機器人通用于現澆混凝土工藝與裝配式建筑施工。其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磚抹灰、內墻裝飾等12個建筑機器人產品線。
今年是博智林建筑機器人開啟市場化應用的第一年,博智林機器人研究院負責人以及項目相關負責人,向和訊房產分享了這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智能制造工廠
01
機器人效能的“加速度”
截至2021年10月底,博智林已有18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18個省份近120個項目,累計應用施工超450萬平米。
從無到有,在短短幾年內就能做出如此成績,讓外界看到了碧桂園地產業務之外的“效能”。
其中的秘訣,在博智林基礎技術研究院院長嚴啟凡那里,總結為兩點:
首先,人才是第一位的,博智林從全球各地招了很多非常優秀的人過來,成立了專門的科研團隊,包含人工智能、數字化、機器人、建筑學、土木工程等各領域優秀人才?,F有研發人才超2500人,平均年齡僅30.7歲;
其次,核心技術必不可少。博智林現已搭建系統化的研發、制造、應用體系;關鍵零部件和基礎共享技術上共有45款,針對建筑機器人八大核心系統(伺服、傳感器、導航系統、視覺算法、機器人管理軟件等)實現了全覆蓋自主研發,其中導航、視覺、多機調度等技術填補了建筑機器人領域的空白。
從科研研究所轉型到企業的嚴啟凡,認為從事建筑機器人行業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它解決了建筑工人干臟活、干累活、干危險活的行業痛點。
其實,這些痛點恰好是博智林建筑機器人研發聚焦的三個核心要素: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質量、提高施工效率,共同推進提升建筑施工綜合效益。這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
如測量機器人,工效為人工的2至3倍,測量精度在±1mm內,作業效率與測量準確率大大優于人工;混凝土施工機器人產品線由智能隨動布料機及地面整平、地面抹平機器人組合而成,通過聯動施工,整個混凝土班組人員可由原來的12人減少至8人。
嚴啟凡透露,博智林每一款機器人,都會先建立內部使用的企業標準,之后再聯合相關企業,行業協會等一同制定團體標準?!皥F體標準現在大概有10多款機器,有一部分已經發布了,有一部分是還在上報過程中?!?/p>
對于博智林建筑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方向,嚴啟凡暢想了三個目標:百分之百全覆蓋;24小時不間斷施工;體系化建設,即不只是做一個機器,而是建設一套可普遍適用的建筑機器人體系。
02
在反復試驗中不斷完善
不過,規模大了,項目多了,到底如何保障機器人在不同項目的應用性與適用性,也是研發團隊關注的焦點。
鳳桐花園項目負責人陳衛倫主抓機器人應用施工領域工作,“我們通過人機協作,將機器人應用在佛山鳳桐花園項目進行落地,使之參與到真正的作業工序中;在應用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會立刻反饋給研發團隊,不斷完善機器人性能?!?/strong>
由于工地的環境復雜多變,陳衛倫向和訊介紹道,一開始實際作業時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工作效率比較低,通過后期不斷更新,如優化機器硬件結構,升級軟件等手段促進機器人升級迭代?!熬拖窨吹阶约汉⒆拥某砷L一樣,特別有成就感”。目前,博智林的研發人員都是在碧桂園的標準戶型進行測試,假如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他們需要拿到圖紙,通過深化圖紙與BIM建模,重新規劃操作路徑,使之完成自動作業。
BIM,全稱是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翻譯過來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它的主要作用是,以BIM數字化技術為基礎,建立貫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產業互聯網平臺。這個平臺的最大好處是“打通”,打通后,業務和管理就能實現協同性。
博智林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建立全產業鏈統一的標準化體系,打通建筑產業生態鏈,實現產業鏈業務高效協同,實現各方數據統一管理。
03
智能建造讓工地更安全
一個令大眾好奇的問題是:人和機器人相比,差別到底在哪兒?我們以博智林的試點項目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今年2月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同意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的函》,確定全國7個項目開展智能建造試點工作,其中佛山順德鳳桐花園項目位列其中。
這是博智林建筑機器人首個商業應用項目,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真正引入建筑機器人且批量應用于工程建造過程的試點項目。鳳桐花園項目現已開展了建筑機器人應用的多項試點,實現首次完成機器人參與示范區建造、首次建立機器人調度中心、首次跑通修整類機器人施工模式等多項嘗試。
智能隨動式布料機在作業
對于建筑機器人應用帶來的影響,陳衛倫感受頗深:
第一、現場更好管理了:以前是管工人,現在是管機器,工人來自五湖四海,有時候農忙季節回家收麥子,耽誤工期,對現場影響比較大,但現在機器不一樣,機器只需要充電,充完電就可以直接作業。
第二、危險減少了:工程作業生產會存在很多危險源,比如說室內噴涂作業產生的油漆粉塵會對工人的健康產生較大傷害,而現在換成機器作業,這方面的影響就減小了,或者說基本上就沒有了。再如,以前外墻的作業,是掛一個吊籃,人在吊籃里作業,遇到大風天停止作業,但偶爾有風刮過來,它就會搖起來,很危險?,F在使用機器人后,人不用吊在高空進行危險作業,減小了意外事故發生的概率。
陳衛倫透露,人工與機器協作,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等到完全適應后,發現還是機器效率高,且機器可承擔繁雜重體力的工序,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工作強度。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263947億元,其中全國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49.5億平方米。而建筑機器人這一賽道,目前國內鮮有企業入局。碧桂園先人一步,意味著未來在核心科技掌控、行業標準制定、市場份額搶跑等多個維度,都將占據先發優勢??梢灶A見,在這個萬億級的市場,建筑機器人等高科技的引入將重塑房地產行業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