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茅”牧原股份(002714,股吧)現虧損,發行近百億債后再次60億定增。
近日,牧原股份最新披露的三季度報顯示,報告期內其實現營業收入147.44億元,同比減少18.68%;歸母凈利潤為虧損8.2億元,由盈轉虧,同比減少108.05%;加權平均收益率也由年初的16.24%顯著下降至負1.47%。
而隨著這份三季報一同發布的還有一份為補充流動性的60億定增計劃。因而,這次的虧損和增發再次將牧原股份推向市場焦點,眾多質疑聲音指向其財務情況。
疑問1:為何中報業績亮眼 三季度卻突遭虧損
關于今年三季度的虧損,牧原股份表示,在目前的市場價格上,全行業都處在深度虧損。由于非洲豬瘟疫情常態化帶來的全行業防疫成本上升,疊加玉米等原料大幅漲價的原因,養殖成本普遍上升,從而導致目前行業虧損情況比上一輪的行業低谷期更為嚴重。
從牧原股份公布的月銷售簡報也能夠看出,雖然牧原股份今年前三季度銷售生豬量同比增長119.73%。但今年持續走低的豬價在近三個月再次下滑,9月份商品豬價格已跌到了11.49元/公斤,而去年同期則為32.12元/公斤。而牧原股份稱其三季度的養殖完全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因此,銷量的大增并沒有對沖豬價的過快下跌,反而加重了虧損。
的確,今年以來市場持續處在豬周期的下行階段,豬價從去年超過30元/公斤的高位一路下滑至現在的一公斤只有十元出頭的價格,甚至已經低過了成本價。不只是牧原股份,其他同類的養豬企業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但實際上,市場上對牧原股份財務的質疑并不完全來自于這次的虧損,更多是在與其今年中報的百億盈利對比下。具體來看,在三季度虧損之前,牧原股份三個月前的中報顯示其上半年凈利潤為95.25億元。
此外,在豬周期下行的情況下,其他豬企在上半年就已陷入虧損,新希望、正邦科技(002157,股吧)以及溫氏股份(300498,股吧)等養豬企業分別虧損34.15億元、14.30億元和24.98億元,但牧原股份中報卻顯示其上半年凈利潤為95.25億元。同樣的市場和行業下,牧原股份一家獨賺,并且業績相差如此顯著不免讓人產生疑問。
疑問2:近百億債后為何再次定增融資 控股股東頻繁質押股權
除了業績問題,同樣備受議論的還有牧原股份本次計劃實行的60億定增項目。
根據發行預案,牧原股份本次擬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不超過60億元(含本數),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發行對象為牧原股份控股股東牧原集團,發行價格為40.21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顯示牧原集團通過其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參與本次定增。然而,截至2020年末,牧原集團凈資產也不過82.16億元。那么,牧原集團60億的錢要從哪里來呢?對此,牧原股份稱牧原集團結合自有資金,以及通過質押來融資。
從公司公告也確實能夠看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牧原集團近兩年內頻繁進行股權質押,并且多次在解除質押當日后沒幾日再質押。截至最近一次質押解除公告發布日,牧原集團共質押股份數量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為29.11%。并且,持有100%牧原集團的秦英林同樣質押著其手中15.68%的股份。頻繁的質押也不禁讓人對牧原集團是否面臨資金流動性緊張產生疑問。
疑問3:處于市場逆周期 為何仍大舉擴張建豬場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次定增之前,牧原股份于今年8月才公開發行了95.5億元可轉債。
根據公告顯示,在接近百億的募集資金中,51億元將投入建設生豬養殖建設項目;19億元將用于建設四個屠宰建設項目;25.5億元將用來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對于其中最為主要同樣也投入最多的生豬養殖建設,具體來看,牧原股份計劃將在23個地方分別進行生豬養殖建設項目,養豬規模達到677.25萬頭。
這不禁讓人疑惑,在今年豬肉明顯逆周期的情況下,牧原股份為何要選擇大舉發債擴張。對這個問題,曾有投資者向牧原股份相關疑問,并質疑在此龐大的債務下如何償還,是否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對此,牧原股份回復稱,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正常,不存在資金鏈斷裂風險。截至9月末,牧原股份的資產負債率為57.77%。
疑問4:與子公司關聯交易頻發 稱牧原建筑不以盈利為主
除了上述這些與三季報和定增關聯較大疑問以外,牧原股份還有一個長時間都存在的問題就是關聯交易。
經疏理,牧原股份發生的關聯交易大多是與其子公司之間進行,而其中,最為受到爭議的就是關聯交易額最大的牧原建筑。相關數據顯示,自2018年開始,牧原股份和牧原建筑之間的關聯交易額便成倍增長,2018年至2020年,分別發生交易額10.18億元、47.38億元和170.38億元。并且今年以來,截至半年末已經發生86.89億元。
對此,根據牧原股份此前回復深交所問詢函的回復發現,牧原建筑的毛利率同樣自2018年較快下降,作為一家建筑公司,牧原建筑2018年到2020年1-9月分別為1.27%、0.66%和0.36%。
對此,牧原股份給出解釋稱,其設立牧原建筑的主要目的是服務于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建設需求,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不存在利益輸送的情況。但是,較低的毛利率,不以盈利為主是否合理讓人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