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保障鋼鐵資源供應,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日前公告,自2021年5月1日起,調整部分鋼鐵產品關稅。其中,對生鐵、粗鋼、再生鋼鐵原料、鉻鐵等產品實行零進口暫定稅率;適當提高硅鐵、鉻鐵、高純生鐵等產品的出口關稅,調整后分別實行25%出口稅率、20%出口暫定稅率、15%出口暫定稅率。
關稅調整的背后,是鐵礦石價格的飆升。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累計進口鐵礦石2.83億噸,同比增長8%;進口價格平均150.79美元/噸,同比上漲64.51%。
部分上市鋼企鐵礦石自給率偏低
由于近期鐵礦石價格急速上漲,不少投資者在滬深交易所互動平臺上,對鋼鐵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盈利情況和鐵礦石自給率等方面尤為關注,部分上市公司也作出了回應。
例如,南鋼股份回復稱,公司注重內在價值的創造,在加大成本削減、加速推進公司內部變革與提質增效等工作方面努力,通過行業領先的智能制造與精品鋼研發體系持續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
但經《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梳理,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鐵礦石自給率偏低等情況。例如,自今年4月份以來,滬深交易所互動平臺上已有超30位投資者就鐵礦石自給率等話題對上市公司進行了詢問。而在直接回復的上市公司中,僅有1家公司稱鐵礦石自給率接近40%,其余公司自給率普遍偏低,最低甚至為零。
5月7日,《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名義致電了一家自稱“鐵礦石均來自外購”的上市公司。當問及鐵礦石價格上漲有何影響時,工作人員表示:“鐵礦石價格上漲肯定會對公司成本造成壓力,這是整個鋼鐵行業碰到的一個共性問題。不過,競爭能力較強的公司有能力將一部分原材料漲價的成本向下游進行轉嫁”。
當記者問及公司如何應對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并緩解成本壓力時,上述工作人員稱,“公司一直堅持低庫存,快進快出的策略,鐵礦石是按需采購,保持22天至25天的庫存。此外,公司也有鋼材、鐵礦石套期保值業務,不過目前體量較小,未來可能進一步評估。”
“本輪鐵礦石價格上漲,是短期因素造成的,國內鋼鐵產業在短期內面臨成本壓力”,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若想緩解成本壓力,一方面要及時進行傳導,讓下游來分擔這一壓力;另一方面要做好對沖工作,提前在期貨市場上購買相關品種,鎖定采購成本,一定程度上能對沖價格波動風險。同時,還可對主要鐵礦石供應國的貨幣進行套期保值。
專家建議企業積極爭取海外礦權
對于下一階段鋼鐵行業的工作重點,中鋼協指出,鋼鐵行業在工業生產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全行業要站在產業鏈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努力保持鋼鐵行業的平穩運行,并主動協調好與上下游產業的關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國內外鐵礦石的開發開采力度,提高鋼鐵工業資源保障能力,遏制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的勢頭。更要關切下游用戶的需求,積極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改善服務質量,為下游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支持。
陶金認為,加大國內外鐵礦石的開發開采力度需從兩方面發力,“第一,國內主要鐵礦石的開采力度要繼續加強,尤其是加大二次采選的力度。第二,在海外市場采購中,盡量與友好的資源方建立長期可持續合作機制”。
“國內鋼鐵業、制造業及采掘業企業應堅決‘走出去’,加大海外投資力度、積極爭取海外礦權”。陶金舉例道,可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加大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和投資,通過協議合作、并購公司等方式共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同時在此過程中,關鍵是要建立健全互利共贏的雙邊合作機制,提高雙邊合作的可持續性。
談及面對持續高位的鐵礦石價格,市場各方該如何應對,陶金建議,有關部門要充分考慮上游成本抬升對鋼鐵企業等相關主體的壓力,及時做好降低市場主體運行成本等工作,包括減稅降費等政策優惠。當前調整部分鋼鐵產品進出口關稅,便是為鋼鐵行業“減壓”、給“瘋狂的石頭”降溫的一個好方法。(編輯 崔漫 白寶玉 本報記者 昌校宇 見習記者 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