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紋身,大家的腦海中是不是就會浮現出美劇里紋著花臂的肌肉猛男,
圖源:www.tvfestival.com
(資料圖)
或是A爆了的酷姐姐?
但在法國的影視劇中,這樣的形象卻不多見。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法國人不愛紋身,事實上,紋身在法國的受歡迎程度在近幾年可謂是火箭般上漲。據Ifop的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8月,在1013位18歲以上的法國人中有18%的人曾紋過身,放到全國就相當于有700萬人!而在2010年,該比例僅為10%。
更令人驚訝的是,紋身從1980年開始在法國流行至今,已經從僅有的20幾家門店擴展到了5000多家,40年250倍的增長速度足以說明法國人對紋身的著迷!
那么,紋身究竟是如何在法國發展起來的呢?說到這,我們得先來追溯一下紋身在歐洲的發展歷史!
01
漂洋過海的"tatau"
讓我們把時間推回到1769年,有位叫做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的英國探險家(后人稱“庫克船長”,是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登陸了大溪地。剛踏上陸地,他就發現了原住民身上都覆蓋著用藍色墨水勾勒的畫。詹姆斯·庫克和隨從們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便把各種各樣的畫記錄了下來,還將一位波利尼西亞人帶回了英國。從此,紋身便開始在西方流傳了開來。
圖源:France Culture
在聽說波利尼西亞人會利用該方式來展現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后,西方的水手們也紛紛效仿,在手臂上做起了標記。研究人員在悉尼·帕金森(Sydney Parkinson,蘇格蘭植物插畫家和自然歷史藝術家,是第一位訪問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大溪地的歐洲藝術家)的一本著作中發現,波利尼西亞土著人將此稱為“tatau”,發音為英語的"tattoo",意思是"taper",即用工具在身體上刻畫的技術?!皌atau”便是法語“tatouage”的原型。
圖源:mauiethnographie.canalblog.com
圖為波利尼西亞人當時的紋身工具
圖源:Anomaly Tatouage
該現象于19世紀初開始在歐洲大陸擴散,研究人員在當時的監獄記載中發現,當時有30%的囚犯是紋身的,且主要是男性。
當時的人們都紋些什么呢?
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人們會選擇開頭字母、心形、女性、美人魚、十字架、日期等作為紋身圖樣,其樣式放到今天就是妥妥的old-school風了。
圖片出自書作Marins tatoués《紋身的水手們》
圖為18-19世紀紋身的水手們
但是,紋身并非是波利尼西亞人發明的。歷史學家在早期的希臘、羅馬和日本歷史資料中也看到過類似紋身的記載。研究人員甚至在阿爾卑斯山上找到了一個有5000年歷史的?tzi(?tzi為1991年9月19日在厄茨塔爾阿爾卑斯山意外發現的木乃伊),這具木乃伊在患有關節炎的部位有61個紋身標記,但大部分被認為是醫用紋身。
圖源:Sciences et Avenir
既然紋身早在幾千年前就出現在了歐洲大陸,為何直到18世紀它才被流傳開來呢?
02
曾消失1000多年?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宗教。
從第二世紀開始,紋身便在歐洲消失了,因為當時基督教開始被大面積傳播,而紋身在基督教中是被禁止的,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中也是如此。這些宗教分子將在身上做標記的人視為異教徒。
"Vous ne ferez point d’incision dans votre chair pour un mort, et vous n’imprimerez point de figures sur vous. Je suis l"éternel."
—Ancien Testament (Lévitique 19:28)
“您不可為死人切割自己的肉體,也不可在您身上留下任何痕跡。我是上帝?!?/p>
—圣經·舊約(利未記19:28)
然而,根據呂克·雷諾的研究(Luc Renaut,格勒諾布爾LUHCIE實驗室藝術史和古代史講師),在這1000多年里,紋身其實并未在西方完全消失:
“我們在17世紀的加拿大發現了紋身的痕跡。而在意大利則更早,我們發現,在16世紀的意大利,有些藥品處方上面寫著:‘如果你想寫下圣母瑪利亞或愛人的名字,你可以先劃破自己的皮膚,然后用這種染料摩擦,等記號干了之后,你將永遠擁有自己的印記’?!?/p>
但在宗教的壓迫下,只有那些有膽量的社會底層人士才會去偷偷紋身,他們大多是從外國奴隸或從耶路撒冷返回的朝圣者的紋身上得到的啟發。
就這樣,一直到20世紀末,紋身才逐漸觸及到其他階層,在身體上做標記不再是底層人士的“特權”,它逐漸成為一種人體美學和一種身份認同的方式。
03
紋身≠不學無術!
在法國也是如此,在1980年之前,紋身的基本上都是社會邊緣人士、水手、賣淫者、囚犯,或是玩搖滾等不被大眾接受的藝術人士。
而現在?no no no,情況早就發生了改變!
開頭提到的IFOP調查報告顯示,紋身早就不是男性的專屬了,女性的比例(29%)反而要比男性高出9%!
紋身人群的年齡則以35歲以下為主(29%),但是各個年齡層都有分布,65歲以上的老年同胞們也沒落下,占了1%!
另外,誰說只有混混才紋身?調查結果表明,在有紋身的人群中,就業人群比例(26%)可是非就業人群(8%)的3倍多!而且在就業人群中,高級階層例如醫生、律師、高管、商人等占比20%,普通職員所屬的平民階層則為31%。
就學歷而言,在紋身者中,高中畢業文憑的占比19%,正在讀本科的占21%(本科一年級)和10%(本科二、三年級),而本科以上學歷的反而占比最高,為25%!
除了紋身的人群發生了改變,人們在紋身部位的選擇上也越來越大膽。據調查統計,67%的人紋在不太引人注目的區域,43%的人則選擇紋在特別明顯的部位,還有4%的人紋在私密部位。
“人們不再只選擇可以隱藏在長袖下的二頭肌或者軀干部位,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紋在前臂,小腿或者手上這些可見的部位。紋身工作室提供的參考圖樣也越來越多樣且精致。許多紋身藝術家都來自美術學院,并有自己的獨特風格?!?/p>
—全國紋身藝術家聯盟發言人
Olivier Laizé
雖說能接受紋身的人越來越多,可為啥真正去實踐的只有不到20%呢?
這是因為,紋身有風險吶!
04
紋身有風險,紋前請三思!
很多紋過身的人都會說,紋身是會上癮的,法國的一位心理分析師對此作出解釋:
“有些人會為了博得關注而迷戀上紋身,這是一種自戀缺陷。還有些人紋身上癮是因為迷戀身體上被圖畫遮蓋的模樣。有一天,一位全身被紋身覆蓋的人跟我說,要是沒有了這些圖案,他就覺得自己是赤裸的。這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害怕暴露自己的內心與缺陷。”
這好好的一個身體藝術,怎么還上升到心理問題了呢?
但大家也不必害怕!有病態心理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人紋身都是因為它好看,而且都會選擇較小巧的圖案,畢竟它是會陪伴你終生的!另外,很多人會根據場合來隱藏自己的紋身。例如在工作面試時,即使應聘公司的文化包容性很強,大多數紋身者還是會小心地遮蓋住自己的標記。
所以,專家們提醒各位:“不要沖動紋身!不要從手上開始紋身!你可能會后悔的!”
那有些人會說:“如果后悔了我可以洗掉,怕什么!”
話是沒錯,但這后悔的代價可是相當高的:首先,洗紋身大多是用皮秒激光,這可比紋時要疼多了,其次,洗紋身的價格非常昂貴:在法國,每次激光需要200-400歐元,去除一個正常大小的紋身則需要激光10次左右。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半永久性還是永久性紋身,它們都存在衛生安全隱患——紋身的顏料可能會導致接觸性濕疹,嚴重的過敏可能需要醫療干預甚至住院,紋身的針頭若使用不當,也會導致疾病的傳播。
也正因為如此,法國的相關部門對紋身者與紋身從業者有一系列的規定。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的規定:
“根據《公共衛生法典》(CSP)第R.1311.11條的規定,紋身藝術家未經父母的書面許可(最多保留3年),不能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這些服務?!?/p>
小編也在此提醒大家,若要紋身,請務必選擇靠譜的專業機構!
好了,介紹了這么多法國的紋身發展史,怎么能不來看看紋身大師們的作品呢?
05
法國紋身哪家強?
法國有很多厲害的紋身藝術家,小編只能挑選有代表性的幾位來介紹啦!
#全能型
說到全能型選手,Tin-Tin是無可爭議的法國紋身之父。這位大師在紋身界闖蕩了數十年,各種風格都不在話下
圖源:Ins
Tin-Tin也是許多紋身師的啟蒙老師,例如以雕塑風出名的Maud Dardeau:
圖源:Ins
以及法國傳統日式紋身(irezumi,即刺青)最牛大師之一的Easy Sacha:
圖源:Ins
#極簡風
個性十足又不失格調的極簡風格圖案是許多女生的紋身首選。例如這位設計師轉行的Jean André的作品:
圖源:Ins
或是走童話風的Mast Cora的作品:
圖源:Ins
還有更偏向現實主義設計的Ivoire Noir的作品:
圖源:Ins
#old-school風
old school風即為傳統、復古風。Greg Briko是該風格最有名的大師之一,他的彩色紋身非常艷麗:
圖源:Ins
其他的old school風紋身師還有比如koadzn(左)和Rocky Zero(右):
圖源:Ins
#黑灰風
在黑灰的設計風格中,Violette Lovecat(左)和Kalawa(右)擅長點畫法設計:
圖源:Ins
l’Oiseau(左)和Eugénie Kasher(右)則以人物與動物繪畫為主:
圖源:Ins
屏幕前的你有過紋身的經歷嗎?
大家都是因為什么紋身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紋身故事哦~
文字:周溫柔
審編:沐橙園、Amélie
https://www.la-croix.com/Culture/Art-de-vivre/Le-tatouage-sancre-moeurs-2018-09-04-1200966051
https://www.franceculture.fr/theme/histoires/comment-le-tatouage-est-arrive-en-occident
https://www.tactill.com/blog/20-tatoueurs-creatifs-a-suivre-sur-instagram/
https://www.anomaly.fr/les-origines-du-tatouage/
注:文章系法語人專稿。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如需轉載,請查看“法語人”公眾號(ID:fayuren123)菜單欄的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