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早已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年代。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服裝等生活用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選購新衣成為很多人的“換季”必選項。那大量被淘汰的衣服去哪兒了呢?
據估計,我國每年產生的二手服裝約300萬噸,經濟價值約為150億-180億元人民幣。其中,部分二手服裝出口到其他國家,部分則會在國內市場進行二次銷售流通,二手服裝市場需求體量巨大。
資源化利用有規可依
我國人口眾多,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淘汰的二手服裝持續大量產生,尤其是人們追求服裝以及生活方式改變淘汰的二手服裝數量可觀,其中不乏八九成新的服裝,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日前,商務部印發《“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發展綠色流通,建立新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加強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布局,提高廢舊物資回收、分揀、集散能力,促進二手商品流通。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也提出,要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建立完善車輛、家電、手機等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準,規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
為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早在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14個部委就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循環發展引領行動>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提質升級,推進廢舊紡織品資源化利用,建立廢舊紡織品分級利用機制。
然而,由于二手服裝來源廣泛、渠道復雜,再加上難以達到溯源要求,購買者缺乏衛生意識,倚重低廉價格,導致很多沒有經過標準清洗和消毒的二手服裝流入市場,給購買者帶來了衛生和健康隱患,同時給社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風險。體量龐大的二手服裝急需規范化的行業管理。
在國家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近期,根據《中國舊貨業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試行)》,由中國舊貨業協會立項的團體標準《二手紡織服裝流通技術規范》(送審稿)編制完成?!都夹g規范》突出衛生、清潔理念,以消除消費者疑慮為核心,旨在設立規范有序的可操作的要求和方法來實現二手服裝的流通。
物盡其用有章可循
在《二手紡織服裝流通技術規范》(送審稿)團體標準技術審查會上,標準起草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制定《二手紡織服裝流通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對促進我國二手服裝流通高質量發展,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擴大內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有利于統一、規范二手服裝流通的各環節,提升二手服裝流通標準化水平,促進物盡其用,推動全社會形成科學看待二手服裝流通的良好氛圍。
據了解,該標準起草過程中充分收集了關于二手服裝流通的國內外相關標準及資料,并在反復分析和研究《舊貨流通管理辦法(試行〉》《消毒管理辦法》《洗染業管理辦法》《衣物清洗服務規范》(SB/T11204)等材料,赴山東、上海、廣東、廣西等地實地調研,了解行業流通現狀的基礎上編制的。標準具體涉及相關術語和定義,整理作業區、整理流程、資料管理與保存等整理要求,指標要求、檢測要求等衛生和質量要求,批發、零售等銷售要求,以及標識和掛簽要求等。
中國舊貨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常大磊表示,二手服裝經營業務長期游離在國民經濟管理體系外,亂象叢生,對社會環境和衛生安全造成隱患,制定本標準將為政府管理部門和經營者提供規范有序的操作依據。同時,推進二手服裝的流通、延長二手服裝的使用年限是一種資源節約理念的充分體現,符合綠色低碳生活消費、文明社會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規范從業人員行業秩序、推進二手服裝經營行業健康發展的有效舉措。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從事循環經濟工作多年的副研究員矯旭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二手紡織服裝是最貼近百姓生活、最實用的二手流通商品之一。宏觀上,《技術規范》符合國家綠色低碳循環的政策導向;中觀上,行業和社會迫切需要這樣一個有章可循的標準規范;微觀上,普通消費者非常歡迎行業標準的出臺,有個有章可循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廣大消費者心里就有底了。(記者 王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