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移動社交平臺陌陌通過對近萬名網民進行抽樣調查,發布了《2021網民身材焦慮報告》。報告顯示,近六成網民有身材焦慮,三成女網民一天稱一次體重;七成網民認為肥胖影響社交;半數“00后”網民認為自己太胖,需要減肥。
而對于身材焦慮,當代年輕人又為之付出了何種代價?5月18日,話題#小腿肌肉阻斷術#以3億的閱讀量迅速沖上微博熱搜,即通過切斷腓腸肌的部分支配神經,令肌肉萎縮,以此達到瘦腿目的。在某社交平臺上,這一近乎瘋狂且對身體傷害不可逆的瘦腿方式,竟有上萬人點贊。而在此前,國家就曾禁止過一批無效的,如鋸肋切腰、精靈耳整容、斷骨增高等醫美項目。
B站看健身類視頻的用戶 年輕人占比接近70%
早晨一瓶代餐奶昔,中午一份輕食沙拉,每晚堅持“天鵝頸”肩頸運動打卡,這是“90后”網紅章章保持骨感身材的日常。在她的抖音社交賬號上,從未停止分享“漫畫腰”、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直角肩等能夠展現完美身材的各類挑戰,以此維持一名“顏值類網紅”的熱度流量。無論視頻中的她看上去有多纖細骨感,在網紅明星聚集的流量池內,“胖”依舊是章章對自己身材的定義。
此前,B站聯合央視新聞共同發布的《2020B站用戶健身群像》報告中顯示,每天有超過570萬人在B站觀看健身類視頻,其中19-30歲的用戶占比接近70%。男性用戶最喜歡觀看“引體向上”相關內容,女性用戶最關注如何練出好看的腿形、鎖骨和直角肩。
而在“三分練,七分吃”的代餐市場,市面上陸續出現的代餐奶昔、低卡餐、蛋白棒、果蔬粉等琳瑯滿目的產品中,依舊可以窺見當代人對于“減肥事業”的熱愛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強烈“焦慮感”。
緩解“身材焦慮” 醫美不是最佳途徑
何時瘦成為當下審美的唯一標準,又是誰在暗中販賣“身材焦慮”?
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外科主任王愛武看來,后天因為生活方式、生育、疾病等造成的肥胖,相比先天身材不足、比例不對稱的人群更容易產生焦慮感。此外,除女性外,男性也會產生“身材焦慮”。
“女性一般會對腰腹部、雙下肢、胸部有比較強烈的訴求。男性的訴求主要在面部肥胖、胸部乳房過度發育等。對于部分職業人群,他們對于身材的要求也相對較高。”王愛武表示,醫學是有限制的。整形手術如抽脂,僅僅只是幫助人們緩解因體形問題產生焦慮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是日常健康的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
“除醫美外,身材的缺陷也可以通過服飾的搭配揚長避短。人體一定的肌肉和脂肪,能夠讓我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良好的體能去生活,不能因為追隨小眾的審美趨勢,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王愛武說。
警惕身材“內卷” 接納真實的自己
身材“內卷”或許也可以解釋當下這種“身材焦慮”。
所謂內卷現象,即比喻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又可理解為努力的“通貨膨脹”。在對身材的認知與管理方面,面對明星、網紅占據流量的媒體環境,“白瘦幼”作為一種新的審美趨勢,迫使眾多愛美者出現“追求更消瘦、更骨感的身材,而不是健康身材”的認知偏差。當內卷現象愈發明顯,因為盲目跟風、攀比致使“身材依舊不夠完美”所產生的焦慮感席卷而來。
在西安大興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王智康看來,出現“身材焦慮”的本質原因是對自身“不自信”的表現。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更容易依據一些媒體倡導的審美趨勢來建立自己的審美體系,出現從眾心理。
王智康建議,在愛美的同時,應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與審美情趣,學會辨別主流與小眾、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足。當出現“身材焦慮”時,愛美者除對自身進行心態調整外,還需社會主流思想文化的引導。一旦出現極端焦慮情緒時,在選擇整形醫院前,應先去正規的精神心理科進行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