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一場“倒奶”風波迅速發酵并引發輿論風暴。在一檔綜藝選秀節目中,為助力心儀偶像出道,粉絲瘋狂集資購買牛奶,因只需瓶蓋內的二維碼,便雇人將大量喝不了的牛奶倒掉,于是出現了網上瘋傳的“只要瓶蓋不要奶”的荒誕視頻。
隨著流量經濟與粉絲文化的興盛,龐大的粉絲群體組成圈子,被稱為“飯圈”。近年來,“飯圈”文化野蠻生長,從不同圈子之間的謾罵互撕到為偶像掏空錢包的非理性應援,再到各種跟拍、接機導致的社會秩序混亂,越來越脫離正常軌道的“飯圈”行徑頻頻刷新公眾認知底線。人們不禁審思:“飯圈”變“怪圈”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推波助瀾?
究其根本,是流量至上的錯誤導向,是資本和平臺的利益裹挾。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滲透率的社交互動使得明星和粉絲、粉絲與粉絲之間的關系重構,追星方式也發生了顛覆式改變。加之“流量為王”和“偶像泛化”使明星光環愈發耀眼,從而衍生出了傳銷式“飯圈”文化及拜金拜“顏”、攀比浪費等混亂價值觀。面對粉絲經濟的龐大市場,資本及平臺紛紛伸手“割韭菜”,誘導粉絲通過各種形式為偶像應援砸錢、打榜投票。“花錢=出道”的背后,看似是單純的“粉絲用愛發電”,實際上卻是商家的“氪金陷阱”。
當金錢和戾氣的影響從線上蔓延至線下,當法律道德和社會秩序在偶像光環面前被置若罔聞,“飯圈”亂象就到了必須整治的地步。但是,整治之外,如何引導互聯網語境下的青少年汲取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進而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合力,應是我們加以重視和亟待思考的問題。有一點必須明確,對于主流價值的認同和追尋,對至真、至善、至美的尊崇和守望,應是每個時代必須堅守的“價值坐標”。(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