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子好唱咧,共享好年景……”青山下,一棟棟小洋房掛滿大紅燈籠,人們打起擂茶,共唱山歌,一幅生機盎然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徐徐展開。這是安化縣龍塘鎮茶鄉花海社區。春節前夕,記者來到這里,看茶旅發展下,異地扶貧搬遷戶的幸福模樣。
從山溝溝搬入小洋房
70多棟小高層洋房,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腳下,門前屋后一壟壟菜地布局整齊。房子主體白色、配色明黃、房頂青灰,屋檐下掛著一串串火紅的燈籠。離房子不遠處,就是茶鄉花海生態體驗園景區、梅山汽車運動主題公園,超市、社區服務中心、交警崗亭也一應俱全,生活便利。
這不是城郊的別墅區,而是茶鄉花海社區,2020年全國“十三五”最美安置區。“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在社區的振興廣場上,45歲的周秀榮跟鄰居學山歌、聊家常,說自己過了大半輩子,從沒想過生活能如此幸福。
茶鄉花海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黃成旺介紹,茶鄉花海社區由原大百龍村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合并而成,共有22個居民小組,1028戶4025人,其中安置搬遷區有517戶2133人,來自全縣13個鄉鎮,總投資4億元,新建房屋70棟53915平米,是全省第二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
“以前家在800米的高山上,沒有路,不通電,土坯房子很不安全。”周秀榮老家在益陽市安化縣長塘鎮合欣村,家中有3個孩子,8年前老屋塌了,一家5口只能借住在親戚家,而家中的錢要留給孩子們上學,一直沒能建新房。
2019年7月,周秀榮搬入了離老家70多公里外的龍塘鎮茶鄉花海社區,住進了安置區125㎡的新房。“有三室兩廳兩衛兩個廚房,第一年裝了防盜窗,第二年裝了木地板,今年打算買個彩電和沙發,過年熱熱鬧鬧的。”周秀榮感激地說,是黨的好政策讓她過上了好生活。“以前五口人都擠在兩間房里,下雨天還會漏雨。”周秀榮的鄰居劉小美也開心地說,現在新家有三個房間,小孩和大人都能有獨立空間。
搬家和就業無縫連接
作為易地搬遷的社區新人,周秀榮和劉小美的幸福感除了有新房住,更來源于社區給予的歸屬感。
“我有穩定收入了!”劉小美之前一直在家帶孩子,沒有收入,現在她在社區幼兒園工作。周秀榮則是茶鄉花海生態體驗園的保潔員,一個月工資有2300元,家中大女兒已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要讓搬遷群眾搬得進、穩定住、能發展。”黃成旺說,社區不斷引進產業增加群眾收入。比如,利用毗鄰茶鄉花海生態體驗園的資源優勢,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每年可獲20萬元以上收入。多名搬遷戶在景區當起了駕駛員、導游、保潔員,2020年景區為就業搬遷戶130人發放了工資500萬元。社區還引進了安化柏溪竹業、宏遠鞋業等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
不少搬遷戶缺乏勞動技能或工作經驗,社區定期組織開展勞動力家政服務等技能和就業培訓,累計培訓學員100名。多次舉辦“春風送崗”等大型專場招聘會,累計推送崗位4300余個,現場達成就業意向680余人。目前,社區安置區就業率超90%,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就業穩了,人心也安,異地搬遷來的“新人”與原住民的“老人”越來越和諧。記者看到,社區成立了文藝協會、腰鼓隊、老年協會等10余個群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和群眾活動,并經常邀請專家授課普法,建立了“好商量”調解中心,多元化解矛盾。“住進來就感覺特別溫暖。”周秀榮說,搬入社區沒多久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分給自家的菜地也沒有收成,一家五口吃的小菜全是鄰居送的。
將易地扶貧搬遷與茶旅景區開發、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如今安化縣內,一個個“景區安置點”“鄉村振興安置點”讓搬遷戶也搭上了茶旅產業高速發展的快車。(記者 張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