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點過,金牛區撫琴街道西南街社區的杏園,又迎來嘰嘰喳喳的鳥鳴聲,園內逐漸人頭攢動。“早上好!”“早!”老朋友們打著招呼,一個熱鬧的上午就此拉開了序幕。
杏園是一個長期存在的鳥市,在西南街老舊小區改造中,因地制宜打造了木亭長廊,也成為一道獨特的打卡風景。
不光杏園,改造后的西南街片區如今面貌整潔一新,功能復合多元,隨處有可停留、可休憩的共享空間。從老百姓口中的“稀爛街”,到煥然一新成為網紅打卡地,變身極具煙火氣和市井味的老西門“樣板間”,讓老舊小區更有溫度,西南街的幸福美好生活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片區改造
“稀爛街”變身網紅打卡地
“以前的西南街,被叫作‘稀爛街’,是出了名的落后。”社區居民劉桂英回憶起西南街以前的面貌——道路破損嚴重,網線亂成蛛網,私搭亂建隨處可見,夏季遇上大雨,院子里的水能淹沒到小腿深……
今年4月,片區改造后的西南街全新亮相,變化之大,讓劉桂英直言“不敢相信”。
從地鐵5號線撫琴站出來,全新的西南街映入眼簾——四面古意十足的白色墻,中間大寫“撫琴”二字,兩墻間一條小巷,連著縱向的居民小區。右邊墻面上兩排詩句“人間煙火情,最撫凡人心”,勾勒出鮮明的生活畫面。
從巷口往里走,是一條被居民叫作“文君巷”的商業小巷,長約數十米,兩邊排布著餐館、百貨、鮮花等40家商業鋪面,依托地鐵引流,成為社區商業“微型TOD”。
“文君巷”走到底,一條馬路通向左右方各個院落,“雙車道—自行車道”標線清晰、兩邊是整葺后古風典雅、川西風濃郁的院落,門楣由書法名家題寫。
走進南一巷10號院,變化肉眼可見——不見常見的雜物堆放場景,取而代之是智能化門禁系統,整潔干凈的柏油地面,汽車整齊劃一地停放在車位,原來露天擺放的垃圾桶變成了智能回收箱,甚至還有一個可以供小坐的鄰里廊……
西南街社區黨委書記何健介紹,西南街片區老舊院落改造,在定位上保持“老西門”的煙火氣,融入“一環路市井生活圈”,在現有基礎上做精細設計,改風貌、整道路、規范街區院落,使煙火氣和文化味相融合。
在空間上,設計了多個公共場景空間,引進專業化運營機構,探索公共服務與市場運作協同并進。
如今的西南街片區,早已不見老舊院落的臟亂差,煥彩重生以濃郁的“新市井”生活氣息成為一環路上的網紅打卡地。
以“心”換“新”
共建共治共享賦予老舊小區更多溫度
西南街片區的蝶變,秘訣何在?
“以‘心’換‘新’,爭取群眾、商家的合力支持,實現共建共治共享。”何健說,其實在片區改造啟動之初,也一度困難重重,“由誰來改,該怎么改?”街道和社區干部心里也一直打鼓。
于是,街道帶領社區干部和院落骨干外出參觀已經改造的優秀院落,開眼界、換思路,學方法。為做好群眾思想工作,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堃在網上開視頻黨課,講解院落改造的理念和思路,一堂課引來2.6萬人觀看,1.2萬人點贊。
接下來的居民壩壩會,社區先后開展民意座談會71場,收集各類群眾訴求1204條,典型事件131件。
“我們堅持‘自治比整治重要,功能比景觀重要’的理念,明確‘改不改,怎樣改,群眾說了算’,真正讓群眾成為小區治理的主人。”王堃介紹,街道以黨建為引領,創新“破院連片、以片帶點、以點示范”的機制,打破老舊院落改造“有形的墻”,統籌多方利益主體打破“無形的墻”,讓群眾真正成為老舊小區改造的“主人翁”。
在工作推進中,街道黨工委反復聽取居民意見,引領居民主動參與,成立院落自治小組,讓居民參與拆違改造全過程,變“政府整治”為“居民自治”。
項目對片區提升進行整體策劃規劃,并將片區提升和一環路市井生活圈打造有機融合,爭取片區企事業單位、商家、居民的合力支持。同時,還在改造所涉的15個院落、近1100戶居民中募集維修基金,監管、運維結合,為日后社區的公共物業提供保障資金。
改造過后的西南街,如今很多公共空間每天人氣爆棚——露天茶壩子成為社區會客廳,每周五晚放壩壩電影,逢年過節組織“老西門棋牌大賽”“老西門攝影大賽”,一眾文化名家也曾到此義務演出。
鄰里生活館引入成都知名家裝企業嵐庭裝飾作為社區發展“合伙人”,停車棚改造成社會展覽館,筒子樓準備開成“海綿”民宿,黃渤主演的電影《學爸》在這里拍攝了十余天……
西南街片區改造被評為全省、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示范項目,已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上百個考察團體到訪。
(記者 陳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