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余杭正統籌推動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融合”,從堅持規?;l展、走好品牌化路線到聚焦文化溯源、專注品質提升,再到加快數字化轉型、突出融合方向,做大做強做優徑山茶產業,譜寫新時代徑山茶發展新篇章。
源起 ——探尋徑山茶千年歷史
徑山禪茶文化是余杭區三大文化金名片之一。在熱播的古裝電視劇《夢華錄》里,有一段關于徑山茶的點評:“感到它入口無澀,感到清香悠遠,倒似我閑置在家賞菊一般,有種秋爽灑然之感覺。”很多觀眾也因此對徑山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專門去探尋其背后生動的故事。
徑山茶是浙江歷史文化名茶,始于唐、盛于宋,在宋代被列為“貢茶”,元、明、清時仍享譽不衰,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據歷史記載,自唐代徑山便開始植栽茶樹、制作茶葉,由禪僧撫養、禪寺成長,便有了“茶禪一味”的傳說。而徑山茶源于自然、崇尚自然,講究真色、真香、真味的獨特品質,也在歷史的進程中慢慢成型。
在唐代聞名以后,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奉為“茶圣”的陸羽慕名而至。據《新唐書·隱逸傳》記載,陸羽一度隱居雙溪將軍山麓,就地采摘野生茶籽,教村叟播種,并在山下溪畔結廬著書。舍旁一泓清泉,汲來烹茶,細品各地名茶,著成傳世名作《茶經》。
“茶由飲而藝而道、融茶禪于一味”,陸羽品茗的禪意似乎能從《茶經》中窺探一二。而如今坐落于雙溪腳下的“陸羽泉”,更讓世人展現了徑山茶文化歷史與將來。
“煮茶起源于唐代,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中最推崇的一種喝茶方式,就是加鹽煎飲的煮茶方式。”作為民間徑山茶宴發起人之一,徑山村黨總支書記、余杭區徑山茶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俞榮華對徑山茶的文化淵源如數家珍。“根據史料記載,徑山也是江南最早種植茶葉的地區之一。”他介紹道。
在徑山茶的歷史中,宋朝的“徑山茶宴”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相傳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就是源于宋代徑山寺內盛行的茶宴。”俞榮華笑著說道,徑山早已有了“茶圣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之美譽,而徑山茶更是一個承載了千年文化的特殊茶種,它曾經在中日交流中的特殊作用而成為日本茶道之源,茶文化的歷史感非常厚重。
如今,文化已經成為徑山茶傳播延續的載體與符號,也因為文化內涵,徑山茶收獲了自己一個又一個榮譽。1991年徑山茶榮獲“中國文化名茶”稱號;2004年和2009年,徑山茶先后兩屆蟬聯“浙江省十大名茶”稱號;2014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徑山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徑山茶宴”在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之后,2019年的中國茶圣節期間,恢復了這一中斷數百年的“徑山茶宴”。張茶榜、擊茶鼓,人們又一次領略了徑山茶的文化盛宴。
余杭的山、水、茶、寺、禪、經、文相依相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形成了極為豐厚的人文歷史和禪茶文化積淀,使徑山茶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和延續的一種載體和符號。
傳承 ——做好徑山茶沒有止境
茶韻之悠遠,有著世代徑山茶人傳承和發展。
生于茶樹下,長于茶樹間,與茶相伴的徑山人周方林,始終傳承著茶韻中“正、清、雅、和”精神,從十幾歲開始學茶至今,專業炒茶已有30多年。
“采茶、攤青、炒茶、揉捻、烘焙,是徑山茶炒制技藝最主要的5個步驟,每一步都有標準和講究。”周方林與茶相伴幾十年,是目前唯一的徑山茶炒制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
為了保存徑山茶味鮮芳特異,炒制手藝需要多年“觀色聞氣”的經驗。“炒茶時,要拋、捫結合。拋是為了散發茶葉中的熱氣和潮氣,捫則把茶莖中的汁水擠出來。”周方林說,每鍋茶葉要持續炒制15—20分鐘,拋和捫的手勢則要連續不斷做400多次,練得滿手水泡、十指腫脹是必經階段,“雖然學起來很苦,但手藝不能丟。”
如今,他創建的“綠神茶苑”、茶工廠和禪茶文化體驗中心總規模達4000多平方米。周方林還把炒茶手藝傳授給大女婿和小女兒,甚至上幼兒園的孫女也成為茶道表演的“小網紅”。
一片徑山葉在春季萌芽,如何在四季繁盛?隨著徑山茶全產業鏈的逐步完善,這片帶著歷史沉淀的茶葉有了更多可能。
蒸汽殺青、揉捻、色選篩分……從春茶季的徑山茶、碾茶到夏秋季的蒸青條茶、片茶以及全年生產的抹茶,在杭州銀泉茶業有限公司的各個車間,可以領略四季鮮明的制茶工藝。銀泉茶企創始人、總經理樓情燦認為,企業擁有5000畝茶園基地,若要提升經濟效益,引入高新技術是發展關鍵。“目前新廠區正在建設當中,建成后,將引入自動化連續化生產線等機械化關鍵技術,擴大企業的抹茶產能,滿足市場需求。”
以技術促茶產業發展,在徑山茶主要產區鎮街負責人沈萍眼里,壯大本土茶企、深入校地合作、引入研發技術,不僅快速提升徑山茶產品競爭力,也為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供了契機。
“在與中國茶葉研究所進行戰略合作中,成功培育出徑山1號、徑山2號茶樹新品種,同時我們和院士合作開展茶園綠色防控,建設標準化生態茶園,在提升茶葉品質的同時,保護徑山生態環境。”沈萍說道。
當前,徑山茶發展呈迅速上升態勢,如何持續保持和提升徑山茶品質,有賴于茶企、茶農不斷精進技術、開拓創新,也同樣離不開余杭對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徑山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全力打造一條品牌價值超30億元的茶產業鏈;成立徑山茶行業協會,起草并經有關部門批準發布了省級地方標準《DB33/T257徑山茶》標準;創新保險服務產品,推出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新型經營主體綜合險等。
據統計,余杭現有茶園面積7萬余畝,主要分布于徑山、中泰、瓶窯等9個鎮街。2021年茶葉產值超9億元,“徑山茶”品牌價值達26.27億元。
對余杭來說,追求徑山茶品質沒有終點。余杭與當地世代茶人,堅守著“正、清、雅、和”的初心,將點滴智慧不斷積累、沉淀、融合,孕育出具有時代品質的徑山茶葉,做一杯世人贊譽的中國好茶。
未來 ——打造享譽世界的徑山茶品牌
在宋韻文化引領“新風潮”的當下,致力于徑山茶新式茶飲開發的浙茶集團九宇有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宇有機”)看到了新商機。“千年前,宋人用末茶(抹茶)在茶宴上廣結好友;千年后,我們在徑山茶林里研發出這款抹茶飲品,給大家全新的飲茶體驗。”九宇有機負責人高靜介紹。
看重徑山茶的一山一水、禪茶底蘊,2017年,九宇有機把總部基地搬到了余杭大徑山區塊。
“我們想做的是新的、具有生命力的品牌和產品,而徑山有著先天的優勢。”高靜表示,在前期調研時,九宇有機發現,傳統茶企更傾向于中老年群體,青年受眾群體仍是空白。“年輕人更喜歡咖啡、奶茶等新潮的飲品,這款抹茶倒進水里搖晃9秒就能享用,身體零負擔,剛好符合現代人快節奏的需求。”
經介紹,該產品經歷了長達三年的投入開發階段,研發、設計團隊反復調試后,獲得大眾認可。“新品牌打造是一個長久過程,我們擁有徑山的文化底蘊和年輕的技術團隊,借著宋韻熱潮,就能讓更多年輕人看到徑山茶,喜愛徑山茶品牌。”高靜表示。
從復興徑山茶宴、宋代點茶到創新推出抹茶品牌,余杭又為徑山茶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動能。而這片金葉子不僅僅帶動產業本身,也讓農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有了強大“后援”。
“相比傳統茶產業,我們在茶品牌打造上兼具了傳統與現在、歷史與未來的多元性,并衍生出更多的民俗活動、文化IP,帶動‘農業+旅游+非遺文化+文創’發展。”沈萍表示,隨著舉辦茶圣節、徑山茶宴、宋代點茶等活動,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前來喝茶、點茶、買茶,也帶動了周邊民宿出現“一房難求”。代表著徑山茶之禪意的“徑靈子”,以日本僧人一休為原型、取茶圣陸羽號“竟陵子”的諧音而得名,是余杭打造的文旅IP之一,曾數次火爆出圈。
未來,徑山茶將更具生命力、創新力、新活力,如何講好茶文化的故事、打造徑山茶品牌,是余杭值得深思的問題,也對其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標準。
在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之際,余杭成立徑山茶發展領導小組,通過以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融合為引領,堅持品牌化、數字化、規模化、品質化、融合化,全面提振徑山茶產業,讓余杭成為“世界茶鄉看浙江”的引領區、“一片葉子致富一方”的示范區、“三茶統籌發展”的先行區。
一座具備競爭力的城市發展,從來都是在攻堅克難、闖關奪隘中一路向前,在下一個五年的砥礪前行中,余杭將乘勢而上,為徑山茶實現新的跨越、新的出征,實現“徑山茶天下,天下徑山茶”。(記者張書遠 何露露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