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山湖以水為媒,將丁山河村、丁河村、宏磻村串聯起來,組成了丁山湖水韻風情共富帶,成為塘棲鎮的鄉村新坐標,讓三個村在共富的道路上真正實現了“兼相愛,交相利”。
水韻是“根”,風情是“魂”,這個共富帶依托省級美麗河湖——丁山湖的生態環境優勢,推進“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轉變,由此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活力,并向“共富”齊頭并進。
水韻 點綠成金,探出一條“美富”路
“縱橫一川水,高下數家村。”沿湖而行,湖光橋影,桑竹人家,夏風夏日,皆在湖水里。如今丁山湖畔丁河村的村民們,與湖水、魚兒一樣鮮活。
然而在許多年前,丁河村還是以養雞、養豬等養殖業為主要經濟來源,村民房前屋后的環境那叫一個“有味道”,“那時的村路幾乎只能一人行走,稍有不慎就會掉入兩邊的泥潭。村里大多數人都選擇外出打工賺錢。”20多年前,戴亞萍嫁到丁河村時,一家人在鎮上做點小生意;2018年,她又回到了丁河村,在丁山湖邊開起了農家樂。
是什么原因讓她搬回來?戴亞萍說:“最近幾年,村里河道變寬了,村道平坦了,景色美得像公園,游客也變多了。”
改變源于2017年——那年,丁河村開始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對村里破舊廠房、公共基礎設施等進行改造,挖掘自然生態資源蘊藏的經濟發展的潛力,還修建了一條“美麗鄉村”水韻風情線——塘超小徑。這條風情線不僅連接起了北面的塘棲古鎮和南面的超峰,還串聯起丁山湖這片秀美之地。依仗著丁山湖畔的旖旎風光、如織的游客,沒幾年戴亞萍又在湖邊開出了第二家農家樂:“這里夜景也很美,附近的居民飯后都會到這里來轉轉。晚風涼爽,他們還會選擇到室外用餐。”
依靠丁山湖,休閑農業在丁河村“拔節成長”。“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我們村發生了從無人問津到游人如織的蝶變,這也吸引了不少歸鄉人、新鄉人在這里創業,目前村里已經開起了9家農家樂、3家民宿,生意最好的農家樂一年營業額可達到180萬元。”丁河村黨委書記朱祖華感慨道,美好生態如今已轉變成了“美麗經濟”,還助力村民們跑出致富“加速度”。
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也進一步推動了丁山湖農文旅融合發展。塘棲鎮積極鼓勵丁山湖沿線村民開辦農家樂、民宿,拓寬村民增收渠道。截至目前,丁河村、丁山河村、宏磻村已開辦農家樂19家、民宿21家,實現營收超2000萬元,聯農帶農成效顯著,真正形成了一條富民產業帶。
生態美與生活富的共贏在宏磻村也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江南五月碧蒼蒼,蠶老枇杷黃。”塘棲枇杷最出名的品種“軟條白沙”的最佳產地之一便在宏磻村。每年4月底的時候,就會有不少人惦記著宏磻村這片最早成熟的枇杷。“因為我們村的泥土為‘青子土’,所以枇杷成熟早、味道鮮甜,每年我們村里的枇杷都不愁賣,哪怕天氣原因減產也不減收入。”宏磻村黨委副書記曹國忠說。
而從家家戶戶門前零星的枇杷種植到吸引了種植大戶前來承包銷售,宏磻村也是積極做好枇杷的文章,“村里投資80余萬元建立了塘棲枇杷村級展覽館,并借助‘塘棲枇杷節’知名度,開辟村級銷售區塊,拓寬銷售渠道,進一步提升塘棲枇杷的飽和度和知名度。”曹國忠說,宏磻村的枇杷品牌在生態、發展潛力在生態,未來將推動其進一步品牌化、標準化、數字化發展,讓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成為村民們的“聚寶盆”。
立足生態稟賦、順應自然本色,激活發展的生態價值,丁山湖水韻風情共富帶的發展有無限活力。
風情 千人同心,“舊產物”當上“新網紅”
有水韻,就有風情。名山、名湖、名鎮,都自有風情,而最吸引人的,是散落在各個村落里搖曳生姿的人文氣韻。
在丁山河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幸福的院子”,在這兒的屋頂、門墻、器物上,你都可以找到“幸福”。“在院子建立之初,我們就在院子里藏了100個福字,只要你走進來就是為這個小院增添一份福氣,所以來這兒打卡的游客也是絡繹不絕。”“幸福的院子”發起人沈建標神秘地說,在幸福的院子里,幸福的秘密絕不止這么簡單。
丁山河村流傳著“從小學手藝,長大走四方,討個老婆不用慌”的俗語,所以村里臥虎藏龍的手藝人可不少,船匠、泥匠、鞋匠以及做糕點的、腌蛋的、拉絲棉的、爆米花的、搖紗織布做衣裳的等等,現在村里仍傳承著國家級非遺項目——清水絲綿,以及兩個百年老字號——老刀糕點和恒昌森食品。如何激活老行當,讓這些優秀的手藝人重出江湖?身為土生土長的本村人,沈建標執掌“老刀糕點”多年,望著“幸福的院子”,有了靈感。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文化傳承不是“獨角戲”,應是“滿天星”。沈建標通過走訪,向全村乃至全鎮手藝人發出號召,為手藝人們提供場地、老行當,呼吁大家來到“幸福的院子”,著力打造“百匠工坊”,讓賦閑的老手藝煥發出新生機。“目前我們已有20多位老師傅應邀加入。除了每月的基本工資外,我們實行按產品銷售提成,老師傅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工作時間安排。”沈建標說。糯米鑊糍、老虎灶年糕、百家飯、虎(斧)頭包、麻酥糖、桔紅糕等,“幸福的院子”飄出了幸福的老味道,也帶動更多人學了手藝、富了口袋、甜了日子,非遺保護和文化傳承的主體從個體匯聚成群體。
文化賦能也讓越來越多人把好日子唱成歌、繪成畫,宏磻村也出了書來記錄這美好的共富路。
宏磻村曾經出過許多優秀的基層干部、致富不忘桑梓的企業家、長期耕耘在教育戰線的老師校長,還有勞模工匠、非遺傳承人等等。于是,“已經出版的《我們宏磻人》《我們宏磻村》展示了宏磻村的人文歷史、地理風貌和村內各類杰出的代表人物,《我們宏磻事》也正在籌劃中。我們要讓大家看看我們村、我們村的人、我們村做的事。”宏磻村黨委副書記曹國忠頗為自豪:“做這些事,就是為了弘揚宏磻人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激勵現在的村民創造更加豐富、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希望更多的鄉賢能夠?;丶铱纯?,也歡迎新宏磻人為村子建設獻計獻策。”
新一代的鄉村掌舵人,他們深深懂得,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才能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共富 串珠成鏈,三產融合孕育新業態
如何激活這片綠水青山背后的資源優勢,讓“家園”真正變成“樂園”?共富,是擺在丁山湖片區面前的時代之問。
互聯網和現代交通的發展縮小了城鄉間的時空距離,為丁山湖片區的共富之路孕育新業態。
2021年初,丁河村成立了產銷對接平臺:“魚鷹團”團批供應鏈,創造了“特色+農產品+社區團購”的共富新模式——由村委牽頭,將村里及周邊的特色農產品統一包裝向各個社區團長進行銷售,“一般在外面很難買到我們特色的農產品,如今有了這個團購平臺,我們可以直接串聯產與銷、打通城與鄉,過去深藏在村里的農產品,不僅有了銷路,還賣上了好價錢,也拓寬了村民的增收路徑。”朱祖華說。
粢毛肉圓、麻油鴨、粽子、醬魚醬鴨等26個系列的農產品貼上獨特的品牌標識,再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朱祖華說:“我們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對所有農戶的產品質量也都進行了把關,讓消費者吃到真正帶有‘野趣’的農產品。”目前,“魚鷹團”團批供應鏈平臺已經開發了50余位社區團長,日銷售額最高時超過5萬元,今年1月至5月份銷售額已達170余萬元。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丁河村還創辦了鮮粽工坊、青魚干工坊、鄉村產業運營公司等,并在推進生態產業化的同時,招收了數十名村里的能人巧匠來參與“土貨”制作,也讓村民有更穩定持久的就業渠道,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賺。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邁大步子,讓致富道路更多元?這是個更大的問題。朱祖華想到的破題之舉,就是不僅要把家鄉的特色帶出去,更要把致富的門路引進來。比如,在2019年,啤酒釀造企業“琺酷酒業”想要在杭州選址安營扎寨,朱祖華得知后主動拋出了橄欖枝,同時為吸引產業落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幫助。而琺酷酒業也看中了丁河村的生態優勢和未來發展潛力。于是,在2021年6月,在雙方一拍即合下,鮮啤生產基地和體驗工坊很快落地并投入生產使用。
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邁大步子,就要“抱團發展”,而這也是環丁山湖3個村共同的想法。
就在前不久,丁山河村、丁河村、超丁村等村聯合組建了丁山湖農文旅融合發展有限公司。公司組建不久就以資源換資產的模式引進了臨平區首個帆船科技體育項目小航之家,至今已開辦帆船研學活動11場,吸引了千余人次參加。“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抱團’模式,來拓寬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渠道,推動環湖各村的集體經濟迅速壯大。”丁山河村黨委書記沈如標介紹說。
對于宏磻村而言,被納入丁山湖水鄉風韻共富發展帶,也為村里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契機。而如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則成了當下宏畔村發展的重要問題。“現在科技飛速發展,觀念也不斷變化更新,老底子的種植經驗已經不夠用了,種枇杷越來越需要規?;⒓夹g化。”宏磻村面臨的難題,從村民龔敘財的這番話里可見一二。為了破題,未來,村里打算仍然圍繞做好“枇杷”這篇文章,拉長產業鏈條,加快打造一二三產融合全產業鏈,讓它的品牌更加響亮。此外,村里還打算引進專業合作社,開展規?;Z食種植,打響“棲粒香”等塘棲大米品牌。
依托湖河資源優勢,將山水、田園、村莊、文化產業等串珠成鏈,丁山湖水韻風情共富帶正在實現三產融合;招引人才、資金、項目“下鄉”落地,塘棲鎮以“兩進兩回”為抓手,指導環湖各村自主開展“雙招雙引”,正為共富帶的引領作用助力加油。
在答好共同富裕這道題上,鑲嵌于丁山湖畔的小村莊,正給出自己的答卷,也不斷講述獨屬于自己的共富故事。(見習記者 劉悅 記者 鄭暉 沈鵬陽 通訊員 柴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