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余杭區中泰街道“中國竹笛第一村”建設項目捷報頻傳,重點工程相繼完工,剩余工程進展順利,整體項目竣工在即,又一個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地標即將亮相。
來到紫荊村全新升級后的王道里小學,兩層樓原木色建筑精巧別致,不復往日“衰敗”景象。仿竹笛造型的外立面、復古設計的松木吊頂,保留傳統韻味的同時加入符合現代審美的建筑元素。“這里以前是村里學校,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被閑置,這次借著‘中國竹笛第一村’項目,我們對其結構、外觀、門窗、電路等實施加固改造,讓老建筑再次煥發生命力。”中泰街道項目負責人介紹,為提升區塊內整體風貌,還翻新廣場地面、改造公廁,四周新栽紅楓、桂花、迷迭香等植物,并且對附近河道、步道都進行了綜合整治。
同樣實現舊貌換新顏的還有由農村自建房改造而來的紫荊書院。紫荊書院坐落于竹笛展示館右側灰色建筑半隱于山林之中,為遠道而來的客人提供一方喝茶休憩、賞景閑談的空間,整體風格更是與周圍仿古小青磚建成的護欄、古韻十足的庭院小景、景觀石鋪就的游步道相得益彰。各處都展現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的竹笛小鎮風光。
“中國竹笛第一村”建設作為中泰街道2022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重點區域規劃面積116公頃,以紫荊村村委、文化禮堂和竹笛展示館為核心,以直路溪濱水和石橫線道路為主要景觀帶,開發特色小鎮產業、生態宜居、康養休閑、研學體驗、生態山林、橋下健身運動六大區域,形成“兩心兩帶六區”空間結構。
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在環境整治和風貌提升基礎上,中泰街道加強竹笛相關產業規劃,開發文創產業品牌、農產品品牌等商標,打造特色旅游IP,構建紫荊竹笛“品牌保護+文化產業園大平臺+苦竹現代示范園區”的未來模式。
從種植原材料的苦竹之鄉到年產值超3.5億元的竹笛之鄉,中泰街道紫荊村在產業升級之路上一鼓作氣,如今以“中國竹笛第一村”建設為契機,鄉村發展正式迎來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局面。“要充分利用好、挖掘好本地自然資源和文化內涵,積極招商引資灌注發展活力,做好鄉村發展的文章,以樹立鄉村振興新典范為目標打響中泰‘中國竹笛第一村’品牌,最終帶動共同富裕。”中泰街道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沈維 余杭微融圈 季哲琦 金斐斐 余建軍)